恐怕內心中還是有為朋友謀劃的私心在。
“先生對楚地諸雄的分析很精準,”曹參用藏在眼中的一縷銳光檢視著張良的神色,繼續說道:“陳勝王出於閭左,格局不足,又為山東亂之始發者,秦必殺,不足與謀。項氏高門,亦已有謀人范增可倚重,先生往投是否有用武之地尚未可知。景氏王族,現有勢力仍弱而不足撐王位,亦未有智者為其謀,確實是先生可投一方。但景氏實際情況如何,是否能善待於先生,也是未知。惟沛公劉季是某熟知的人,先生若往投而輔之,某可保先生必為其所重,足以施展先生之抱負。”
他短暫思索了一下接著說:“以先生所述情況看,秦銳滅周市之魏國後,某認為劉季將會遠避魏地秦銳鋒芒,應往東靠向景氏,景氏既然稱假王,劉季投景氏也完全是可能的。某有一建議,先生不妨往投景氏,若可得遇劉季,請自觀之,以證實某所言非虛。”
張良心動了。曹參說得沒錯,如果去投項梁,就算能得一定程度的重用,但項梁既然有了謀士范增,自己的份量還是達不到能勸說項梁扶植韓國復興的作用。投假王景駒則要更有利一些,景駒的勢力現在並不算很大,如果能在自己的謀劃下擴張並真正稱王,作為主要的謀臣,自己的話一定能夠有效地影響景駒的決斷,讓他支援自己扶立韓國的希望更大。至於投奔劉季……既然曹參把劉季誇得天花亂墜的,也不妨在投景駒時順路去拜訪一下,自己做個判斷再說。
“另外,”曹參看張良似乎已經意動,笑了笑:“看先生的行路方向,可是要由武關道出關中?”
“正是。僕遊歷關中,既從函谷入,自是欲走武關出,一觀關中兩大險隘。從武關出後,僕原本要去會稽和東海一遊。”張良既然猜測曹參並沒有抓自己邀功的打算,所以非常坦然。
“看看項氏的兵威?”曹參微微的搖頭,“如果先生欲投景氏或沛公,還是從潼關行函穀道出秦川吧,少繞一些路,也比武關道的山道更易行。現在武關和嶢關對山東的防衛已經大大加強,嶢關本來關城很小,但不久前已經增擴,武關前的四道嶺也築有堡隘和烽燧。武關至嶢關間道路中曾有山中小徑可達嶢關後,現也加增了烽燧。所以即使武關破,嶢關也難偷襲。皇帝對公卿加強關中防禦的奏表相當重視,既然朝堂有意退守關中,這些防範也是必然。”
張良見曹參毫不在意的就把秦軍的防禦模式告訴自己,這一方面算是示好,另一方面恐怕也不無威嚇之意吧。函谷關那地方,周文用二十多萬被“坑殺”的“冤魂”證實了此路不通,而曹參用秦人強化武關道的防禦模式告訴自己,意欲從山東方向從這南北兩大關隘向西破秦全都是夢想。
第二日。
曹參頭晚與張良告別後自去住官驛,所以張良離開藍田也無須再去與曹參道別。他從善如流改道向潼關方向而行,一路順利。途中他還發現出咸陽後一直隱約可見的那些“尾巴”消失了,難道是曹參幫他阻住了追蹤者?不應該啊,曹參雖然已接近公卿的層級,但一個治粟內史丞按說管不到軍方或府衙隸役那些可能的跟蹤者。
曹參完成了皇帝交辦的任務,隨著車伕的吆喝聲和車輪的粼粼聲緩緩向咸陽行進。
他坐在車中偏前,跟隨的僮僕跪坐身側後,兩人都沒說話,其實也都不知道要說什麼,因為這個僮僕不是他的,是皇帝派給他的甲衛,名叫,張驃。
張驃其實直到現在只要一安靜下來腦袋也還在發懵,一路伺候曹參是他當慣家僕的本分,做的嫻熟無比。但當晚上睡覺時,以及現在乘車行路時,他對自己這段時間的“奇遇”仍感覺像在夢中。
秦軍佔陳留,領軍將軍公叔起客客氣氣的拜訪主人張負,客客氣氣的讓張負不要為陳留被張楚軍佔據時“被迫資敵”的行為擔心。公孫將軍說了,張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