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體察民情,咳咳(3 / 4)

小說:第二章陰謀 作者:抱璞老人

前往咸陽渭水北岸市井的附近。銳衛和上官甲的郎中右騎,則準備隱於距離渭南章臺街市最近的章臺宮門附近待命。

胡亥對自己的小命還是非常重視的,不但佈置了全部近衛,自己穿的長衣內還著了一副皮甲。

咸陽城,東西十七里,南北十六里。城市佈局以渭水和秦宮殿群為核心,咸陽宮在渭水以北,與渭南的信宮遙相對應構成了咸陽城的中軸線。

沿著渭水,在咸陽宮西的渭北靠近渭水一帶為工場區和中低層庶民居住里巷區,咸陽宮以東沿渭水的北岸是六國宮區域,渭南則為大臣、貴族和富戶區,於是在中軸線稍偏的章臺宮前章臺街一帶就成為普通庶民和富貴人家的交界地帶,這一來橫跨渭水構成了咸陽城唯一的、但非常龐大的高低檔都有的市井區域。

渭南章臺街一帶是高檔街市區,對應的渭北偏西一帶則為普通庶民裡市區,這中間的渭水則成為了商貿物品運輸的主要幹道。

渭水上原有的跨河橋是從章臺宮前順著章臺街向北跨河修建,是秦王與大臣和庶民共用的過河橋。但自從秦始皇又修建了另一個從咸陽宮直通訊宮的橫橋後,章臺街橋就完全開放給了普通庶民和貴族、富戶。

章臺街橋並不是一座橋,而是一組三座橋。中間寬八步的主橋原是秦王專用橋,兩側兩座寬六步的橋則是大臣、庶民等透過之用。現在三座橋都開放給市民使用,中間的寬橋主要用於車馬透過,兩側橋則用於步行。

站在章臺街橋上向東看,皇帝專用的橫橋巍峨跨立在渭水上。橋寬十步,南北長二百八十步,為廊橋的形制,橋上共分割為六十八間,共有八百五十柱和三百一十二梁。橋的南北都建了石堤並立石柱。

其實橫橋也不是一座,旁邊並立建有輔橋,供大臣伴駕時,以及平時上朝時透過。

胡亥要去“體察民情”,又是從六國宮的燕宮出來,自然不會去走橫橋。

銳衛和郎中右騎先行透過橫橋輔橋進入章臺宮,負責保護皇帝在章臺街富人街市區的安全。而渭北庶民市井區的安全則有盾衛和郎中左騎在咸陽宮門外的市井區外圍屯駐,隨時可予救援。

另外二十八甲衛扮作各類人等散佈在胡亥周圍五十步以內,街市上還定時有衛尉巡邏,所以胡亥不認為自己的安全有啥問題。

夏末卻還炎熱的天氣下,胡亥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不應該披甲,大熱的天氣被一層厚厚的犀牛皮捂住,要多難受有多難受。於是不顧公孫桑的勸諫,直接在安車上就把皮甲脫了,一面脫,一面還在想,看來需要弄一副金絲軟甲才行。

看武俠小說裡說的很多軟甲用人發編織,其實最強韌的天然纖維是蠶絲,只是單絲太細,做衣物的蠶絲編織後夠輕薄卻不夠堅韌。如果把多支蠶絲擰絞為一股,再用多股擰絞成一大股,蠶絲相互之間由摩擦力鎖住,其強韌性要高於頭髮將近50%。如果用蠶絲絞成頭髮粗細的絲線進行編織,編織時加入細青銅絲,想必能做出強度較高的軟甲吧……

這個時代的箭簇普遍為鈍角尖,射中人體時實際接觸面積比較大,所以這樣的蠶絲加金絲軟甲是有一定的防護力的。

嗯,回去就讓少府去幹這事兒。

想著想著,安車已經駛進了渭北市井區。到了相對繁華市井邊緣時,一個市井混混模樣的人遠遠的對這隊人做了個手勢,車駕都停了下來。

胡亥下車,吩咐幾輛車去市井南邊靠近章臺街橋一側候著,路邊閃出五個人上了車將車駛走,而胡亥就像富貴人家的小郎,晃晃悠悠的走進了渭北市井的閭門。

這個裡市區是中低等庶民區,所以兩邊的建築很普通,有點兒類似現今南方古鎮,主街一條,橫街數條。商鋪小肆的房屋多為木製,夯土基臺,面向街道的一面全是敞門,卸去門板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