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軍隊佔據廩丘和陽晉的方式讓人看來就是為了占城,不殺人不放火不搶糧食,所以剛有覬覦鄆邑(鄆城縣)的徵兆,鄆邑中的數百周市軍卒立即一鬨而散,直接把城邑放棄了。這也難怪,周市軍在這三城多者也只有三百守城卒,如何扛得過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
怪異的是,這支軍隊佔據廩丘、陽晉和鄆邑後就再無其他動作,偃旗息鼓,似乎很滿足於以如此強大的兵力只經營這小小的一畝三分地。三城正好是個三角形,攻一城就會受其他兩城威脅。這樣一種配置,附近的周市軍也拿他們沒有辦法,大部隊奔齊郡去了,周邊城邑計程車卒都不多,只得放棄這三城。
據謠傳說,這支軍隊的將軍已經與周市達成了協議,周市允許他們佔據三城,前提是不能再擴大地盤。
只是這支軍隊在廩丘留了兩千士卒,陽晉也是兩千,鄆邑靠近大野澤,反倒有七千多人。廩丘靠近河水還好,鄆邑則已近大野澤畔。澤邊那些漁戶匪戶,最大團夥就是彭越的百多人,在鄆邑附近能拉出來的最多一夥人不過四、五十,如何與鄆邑的七千精兵抗衡?這些兵卒看上去都是齊人的相貌,身強力壯的,戰力極強。
逃入澤中?人家又沒來禍害你,就是按照常規在三城的領地上收取租賦,與往常官府所收相比,沒多收一個錢。你要想不給只有入澤躲避,入了澤人家既不追殺也不把你家翻過來。等你上了岸,人家不知如何總能知道,然後就又來收繳。你說沒錢,人家說沒關係,可以用漁獲折抵。人家又不過分,你總不能為了正常的租賦就永恆的去過水上流亡生活。
雖然這股勢力不禍害鄉里,可強大的壓力就在大野澤民的頭頂上懸著,那些澤邊自由自在慣了的漁戶匪盜,心裡總是惴惴,開始尋求安全感。
大野澤邊本荒僻,可也不知道怎麼了,可能是反秦義旗四處高舉,導致近日來流言不絕。
前一段時間的流言說,幾股大的義軍在打大野澤民的主意,比如佔據河水對岸趙地的武臣,和從西邊大梁而來的周市。後來周市果然來了,不過沒打大野澤的主意,風一般的捲過,佔據了沿途城邑並留下守城兵卒,就繼續向東了。
然後流言又說齊地田氏王族蠢蠢欲動,南面留縣、豐沛、彭城楚人也不會安生。果然,豐沛之地出了個沛公,舉旗造反後向北打到了方與,不過讓人鬆口氣的是這個沛公沒有繼續向北……
這些流言和實際的事實造成的結果就是,一股主流的論調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大澤之上皆為兄弟,只要大澤周邊的兄弟擰成一股繩,任何一方勢力都不能小覷,大澤之上,以往皆自在獨立,為什麼要受他人管制?外有四方之兵,內需大家抱團”。
這論調一出,大野澤周邊的澤匪們仔細一琢磨,對啊,大家平時都是聲氣相通,都是自己人,自己人幹嘛不相信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