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丟了山東,自我感覺卻依舊良好。
項羽得了山東,卻發現在自己強勢的稱西楚霸王之後,各種大小麻煩卻壓不住。
思來想去,終於歸納總結出,最大的兩個麻煩,來自自己“尊奉”出來的義帝,和那個被自己塞到暴秦身邊,應該朝不保夕戰戰兢兢度日的“義兄”劉季,啊不對,是劉邦。
雖然是大麻煩,但分開來說,項羽都不懼。義帝不過是個傀儡,無權無勢。劉邦只有一郡之地,掀不起什麼大浪。
可當這兩個麻煩有了交集,就變成了一個更大的、更煩人的麻煩,甚至能讓自己束手束腳。
劉邦搶了臨江國的南郡,隨即遣使盧綰來見義帝。明明藉此擴張了國土,偏偏還像受了天大冤屈的小婦人一樣,就差拜在義帝座下哭天抹淚了。
項羽當初與范增合謀,讓共敖在南郡立國,就是要給劉邦添堵,在劉邦身邊安一枚釘子,讓他不能肆意妄為。可他沒想到這個共敖當了王之後就位置決定腦袋,居然不滿足於南軍和長沙郡的一部分,覬覦漢國所佔的南陽郡人口更多更為富庶,也想奪過來。
項羽這個搖頭啊,劉邦麾下猛將不說如林,至少也有好幾個,你共敖手中又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將領?就你共敖本身的軍事才幹恐怕也不過與劉邦那個市井無賴相差不多。
守好你自己的國土,劉邦要來打你,孤這個霸王還能理直氣壯的為你做主。
可現在貪心不足蛇吞象,你先去犯漢,結果打了敗仗丟了國,還佔不到理。人家把你那三名俘虜來的將領在殿前一擺,義帝陛下直接認可人家的佔領,這一來孤這個霸王完全沒有了大義的名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這件事讓項羽憋屈到家了,他這才發現,雖然義帝等若傀儡,可如果諸侯中有人要借義帝的大義之名,這個傢伙還就是個真正的麻煩。
項羽此時在自己的霸王宮殿內,沒有高高在上,而是在丹陛下和范增對面而坐,喝著悶酒。
項羽成為西楚霸王之後,倒是沒有把范增封為相國、令尹、上柱國之類,既然救趙時項羽為上將而范增為次將,項羽立國後,就直接給了范增一個上將軍銜,實際還是項羽的謀臣。至於西楚國的政務等事,則委給了項佗、陳嬰等人。
范增卻沒有項羽那麼心煩:“大王有何可煩惱的,老臣早就對漢王有所警惕,曾言此人將是大王的大敵。雖說臨江王先侵漢國,但也不是漢王吞併臨江國的理由。大王大可把那個共敖留在彭城,再以義帝之名封共敖之子共尉為臨江王,讓他遣使向漢王致歉,然後大王就可壓迫漢王將臨江國土吐出來。”
“可那個義帝已經認可了劉邦佔據臨江國。”
“義帝認可了又如何?”范增冷冷的說:“只要說義帝為漢王所矇蔽,漢王使臣獻來的臨江軍俘將是假的,然後大王直接起軍兵往陳郡給漢王施壓,漢王還能與大王對陣不成?”
項羽默然飲酒。
他其實對誰佔據了南郡根本無所謂,當初讓共敖佔據南郡為王也只是為了給劉邦添個堵。他也不認為劉邦有了南陽和南郡兩地就有了和他對陣的資本,畢竟劉邦得了南郡也就是兩郡之地,而項羽稱霸王下的西楚據有八個郡,還大都位於中原人口密集地帶。
他只是因為義帝而煩惱。
至於范增的建議,在他看來有點無賴。當然如果劉邦佔領臨江國真的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威脅,他也就採納了,用自己的兵威去防範於未然。可劉邦現在並沒有直接威脅到西楚,所以他覺得沒必要用這樣的手段。
潛意識裡項羽對共敖如此廢物也是蔑視的,主動發起攻擊,居然最後連自己的國都丟了。這種人的兒子又能好到哪兒去?現在用范增的方法壓服了劉邦,過不了多久要是劉邦又來這麼一出,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