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面是鄱君吳芮,南面是江水,江水之南則更為荒蠻。當沛公可返南陽時,上將軍也已返彭城,南郡孤零零的懸在那裡,到時沛公與南郡製造一些爭執,然後一舉奪下,沛公覺得上將軍會為這麼一塊半荒蠻之所興師而來否?”
劉邦恍然大明白,小雞啄米一般連連點頭:“軍師說得透徹,只是軍師所說製造爭執……會不會讓天下人認為是本侯的責任?”
張良笑了:“以僕之見,南郡若沒有司農參的耕作法,又不從南陽移民授田,共敖養他那萬五卒都不易。沛公只要示弱並不在與南郡相鄰之地部署重兵,共敖就極可能會反過來覬覦南陽而發兵侵土。那時沛公不但不擔責,還會讓天下人認為沛公取南郡逐共敖是理所應當,就連上將軍都無法迴護,更不會因此長途興兵。”
劉邦老懷大慰:“本侯幸得子房,實天意助我也。”
放下這個話題,劉邦又說起項羽塞給他的魏軍:“魏軍是隨上將軍解鉅鹿之危時重整成軍,戰力尚未可知。軍師覺得本侯應如何調派?”
“從長遠來看,魏乃沛公需努力結好的盟友。即使此番伐秦不成,上黨郡孤懸於河東郡以東,疊嶺相隔,救援與管控均不易,且秦既以趙叛將李良暫駐長平,顯然長平與屯留極可能也是秦帝欲放棄之地。”
劉邦抖了抖眉毛。
“沛公可遣斥侯去探長平,若僕的推斷是對的,則李良此刻應已棄守或正在準備西退。”張良笑著拱拱手,“上黨郡為韓故土,但今日上將軍連三川郡都不欲與我王,那倒不如直接與魏。若李良棄長平,沛公不妨遣將軍植取之,並向北連屯留一併獲取。魏王現僅據梁地,若將長平和屯留都劃入魏土,魏王必感沛公之德,則盟約可成。沛公意下如何?”
與魏國結盟的目的何在,劉邦心領神會的連問都沒問:“攻取軹關陘,就是起一個吸引秦人注意力的作用,莫說本侯六萬卒,就把魏軍二萬卒加上,若秦人於浦阪和浦津屯兵,也斷無破入關中的可能,空耗軍力。所以軍師既然認為魏軍的助力有限,不如讓魏國獲取實地,那本侯又如何不依軍師呢?”
_
“函谷關守將王離定了誰?”胡亥終於回到了咸陽宮,此時跟在他身邊的只有公子嬰了,其他人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大將軍離入函谷時接到聖上詔令,當即忠王就請令守關,大將軍準了。”
“上次誘周文入關,也是將閭守關,看來這位皇兄是跟函谷關較上勁兒了。”胡亥笑了起來,“其他關隘又是如何分派的?”
“將軍間(涉間)守潼關,將軍無擇(馮無擇)守軹關,大將軍遵詔駐浦阪。”公子嬰遲疑了一下:“大將軍請詔,是否延續當初誘周文入函谷舊計,把諸侯軍放到潼關前?”
“如今可沒有後路軍來前後夾擊了,王離這是何意?”胡亥有點納悶,像王離這種百戰大將,應該知道孫子兵法中說過一計不可原樣重複使用啊,“故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大將軍奏表上說,他要讓函谷關和潼關前幾道稜堡防線諸次消磨諸侯聯軍銳氣,並拖延其程序,耗其糧秣,最終讓其自退。所以,大將軍還想請聖上的山地曲一用。”
“再讓山地曲製造出諸侯軍糧道不保的危機感?”雖然這也是複用計策,胡亥覺得糧道這東西一向是軍隊的命門,可算陽謀了。
所以他想都沒想就立即同意:“山地曲不是在武關留了五百卒防範劉季再來麼,詔獸敵與牛突,山地曲於鐵壁軍中訓練的山地卒,選兩千五最好的,暫編入山地曲湊成五千,由獸敵全權指揮,明日即往潼關聽王離將令行事。擬詔給王離,如何作戰悉聽其指揮。”
他一口氣下完詔令,似乎又想起了什麼:“糧道……糧道……”
接著胡亥就對身旁的韓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