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劉邦難抉擇(3 / 5)

公基本無需空耗軍力,且參也提供了增產糧秣的方法,並願助主公與秦通商。主公可以不事張揚的先打牢基礎,再視山東和關中的情況徐徐圖之。南陽與南郡與秦為鄰,距彭城甚遙,上將軍應無興趣佔據,而齊、燕、趙、魏諸國更無覬覦之心,以臣的想法最為穩妥。但若做此選,主公可能會被天下人輕為田舍翁,或有人會認為主公此舉只是暫時蟄伏待機而視主公為梟雄之輩。”

“若主公試攻武關不成,似乎也不影響經略南陽與南郡,畢竟曹參曾言代國伐秦不成,秦也未滅之。”酈食其有點故意。

“廣野君所言極是。”蕭何向酈食其一禮,“按參所言秦帝不耐煩之心性,主公即使攻武關,秦應也不會出武關伐我,可能唯一的後果就是無法與秦通商。”

蕭何自己給自己勺著酒,“但這樣一來,日後若主公想得參助,也就更難了一些。另外,韓王已佔潁川,主公已得南陽,此兩地應無人再想。但若在主公攻武關時,有其他諸侯先取南郡,也是一個麻煩,短期內主公無法逐之,只能徐圖。”

“臣不識得曹參,所以臣有一疑慮。”酈食其再次故意了一把:“這裡面會不會有誤導主公的可能?”

這話裡話外的,顯然是在質疑曹參會不會在利用以前的兄弟情誼而幫老秦玩兒陰謀。

劉邦和蕭何都還沒說話,張良先否定了:“廣野君無需多慮,若司農參真為秦人謀,則會努力將沛公誘入武關。武關後有嶢關,正如函谷關後有潼關。若沛公被誘入武關,秦人再從武關外入關,與嶢關前後夾攻,沛公必危。現在司農參是力勸沛公不要入關,顯然是他知秦軍部署,覺得沛公無法破關。司農參建議沛公據有南陽與南郡為根基,也是良策。至於武關是否確有司農參所言的四萬守卒,由斥侯探查一番便知真假。”

“沛公,”張良說著說著忽然向劉邦一禮:“僕想到一方略,可供沛公參照。”

“啊,子房有良策?快快說來。”對於軍謀,劉邦自然是很信張良。

“此番沛公得宛城,郡守齮門客恢已承諾一力承擔南陽各城歸附沛公之事。宛城現有郡兵萬五,各城兵總共也應不下萬卒,算上這些後沛公軍力已達八萬五,再徵召一些可到九萬。適才丞何已言奪雒陽會惡魯公,雖沛公與韓王盟,可使韓得故土三川,但也可能使沛公與大王均為魯公視為仇寇,殊不可取,而其他兩個選項僕認為可並行。”

張良似乎想明白了方略:“沛公可分兵兩路,以一萬卒據南陽,以二萬卒取南郡,沛公親帶六萬卒攻武關。對武關先不直接攻擊,多遣斥侯把武關現有情況全面瞭解,如守軍是否如司農參所言數量,守關秦將何人,關城與關前堡寨分佈及駐軍等。沛公可如廣野君所言先駐軍析縣,待武關情況完全瞭解後再定是否攻之。”

劉邦聞言重重的點頭:“你等皆本侯股肱,子房歸納之略大善,就如此行之。”

他微一側身向酈食其略略一禮:“我意由陳賀領二萬卒,周苛副之,並請先生輔,去取南郡,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臣領命,必得南郡歸主公。”酈食其直身正揖一禮。

劉邦又對蕭何行禮:“先生雖謙稱不善軍謀,然剛才分析切中關鍵。就請先生坐鎮南陽,由夏侯嬰領萬卒輔助先生。”

“喏。”

劉邦再向張良一拱手:“本侯與軍師先領四萬卒往析縣,待恢說諸城歸附後,再發二萬卒來。也正好藉此時日遣斥侯往探武關,還望子房助我。”

武關。

曹參剛入關,就得到一個通報:皇帝進了於商之地,距離武關只有兩日路程,要他就在武關候駕。

二世皇帝充分繼承了始皇帝的一個特點,就是在咸陽宮裡待不住。不過劉邦大軍六、七萬要攻武關,皇帝還要在這時跑來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