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以為如何?”
大臣們聽了皇帝的問話,暫時無人回應,都在思考。
少頃,馮劫轉向李由:“廷尉此議的想法,是否可詳述之?”
說實話,大臣們雖然按照皇命組建軍隊,但大都仍然認為皇帝有點杞人憂天。
李由倒無所懼,向馮劫拱手說道:“臣在三川郡,聽聞各郡縣訊息較多且廣,因此對陛下對山東局勢之所慮甚為贊同。山東不穩已如累卵,若非陛下想要各反叛者籍此顯現而期徹底拔除隱患,臣會建言陛下立即擴充各郡郡兵,並調北疆軍南下游動,在起始狀態即予撲滅。但陛下考慮深遠,臣也非常贊同。臣以為,山東若叛,能迅速形成一支十數萬乃至二三十萬的叛軍規模,不容小覷。然大秦兵械集於軍中和官倉,各郡倉所備有限,因此叛軍不會有大量精良軍甲,也因未受過兵訓致使戰力不強。以我大秦軍力,五萬足以擊潰二十萬。”
李由停頓了一下,看各個大臣均微微點頭,於是繼續說:“山東如果僅為民變,則確實無需過於擔憂,百姓之亂,無知兵者領之,亦無可俱。怕則怕,一處亂起,故六國的舊族、士子定將趁亂而起,形成多處烽煙的狀況,此等人精於蠱惑、又知兵事,且具備一定財力可私造兵甲,將成秦銳之真敵。如果分兵分頭平之,一旦各路聯手,則每路軍都有可能被前後夾擊。”
“所以,臣以為,秦銳若出,應聚成軍團滾進,兩翼側後均需有所策應,形成重拳一擊之勢。若可察知無其他側後威脅,兩翼前出,也可圍住叛軍不使漏網,一舉盡擒。若依此法,二十五萬若對叛民二十萬,用十萬正面擊之,兩翼需各設五萬以備其他方向側擊,因為無法確定其他叛軍的數量,後路也需五萬拱衛,如此再加上還要考慮戒備輜重糧道,則尚有不足。”
“但若二十五萬秦銳盡出,關中必虛,若叛軍分一路襲擾關中,單憑守關軍據守關隘,則過於冒險。所以,臣才有加徵五萬的建言。”李由再向丹陛一禮,停止發言。
馮劫沉思不語,王離帶著一絲不屑的神情說話了:“廷尉所說,類簡書談兵耳。真正戰陣下,叛民二十萬,也不會團成一團,也必會分兵多點,四處劫掠。廷尉所說以十萬正面擊之,對其中一點,即若為最大的一點,也是無法展開的。”
李由淡淡的向王離一拱手:“大將軍所言甚是,臣說以十萬正面擊之,也是比喻。只是即便對多點分擊之,對每點攻擊的部曲也需同樣的側翼保護,且整體也需有相應的防備措施。所以臣剛剛所說的也並非無可取之處。秦銳行於山東,須防各個方向的攻擊。民亂的特徵,就是無法獲知身側之民會否突然暴起。所以一旦過於分散,則危機必伏。”
王離想了想,又看了一眼用饒有興致的神情看著下面辯論的小皇帝,心裡琢磨著皇帝顯然比較傾向李由,所以不再說話了。
章邯帶著很鄭重的態度開口問李由:“廷尉在三川郡多載,山東局勢真的已經危若壘卵?”
看李由點頭就又接著說:“廷尉認為,臣必須採用廷尉剛才所說的萬全陣法才可確保無虞?”
李由直身向章邯施了一禮:“大將軍差矣,臣非領軍之人,何敢幹預大將軍的方略決斷?臣適才所說,都是強調山東若亂,平叛之戰與當年橫掃六國不同。平滅六國我等所對為六國正兵,當下若需平亂,我等所對為不知何時何處暴起之民。正兵蹤跡尚有一定的預判可能,但也曾有李牧、項燕等不循常規之人敗我秦軍,而民之心則完全無法先判也。”
“因此,臣奏陛下增召軍卒御關中,是為關中的萬全考慮,確保大將軍的兵力不減。”
章邯聽罷,稍一思索,也向李由直身一揖。
董翳和司馬欣都是秦銳軍的將領,聽李由是為秦銳軍說話,自不會去為難李由。涉間和召平雖是跟隨王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