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突然暴斃的訊息,在朝堂政壇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石激起千層浪,如多米諾骨牌的連鎖反應一樣,整個事態的發展似乎已經到了一種無法收場的地步。
關於慈安太后的死因真相,朝中為官者,眾說紛紜,版本不一,但是可信度最高,證據鏈最充分,支持者最多的版本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一版:
“慈禧太后為了獨攬大權,剷除異己,設計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
儘管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的記者分別對慈禧太后作出了針對此版本的專項報道,不過慈禧的態度異常堅定:
“我與慈安太后,二十多年來的姐妹情深,我怎麼可能下此毒手,這種荒唐透頂的謠言也只有你們這些個洋記者能相信了。
當然,如果你們不信我的一面之詞,你們也可以去親自採訪一下宮中的其他人,聽聽他們的看法。”
雖然慈禧一口否認了此事,但是朝中官員卻不這樣想,他們深諳其中之道,從此之後,開始變得人人自危,終日惶惶不安,一層陰霾籠罩在朝堂之上,也堆積在為官者的心頭上。
如果要說哪個部門的官員在這種敏感時期最是擔驚受怕,那首當其衝的莫過於地處紫禁城隆宗門內,號稱“天子左右手”的軍機總理處,簡稱:“軍機處”。
軍機處的設定頗有些尷尬,在政治權力上,它雖然是大清朝最高的國家執政機關,而在國家行政編制上卻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
有人說,軍機處是皇帝的私人秘書處,這個形容可謂貼切至極,軍機處的官員皆由皇帝親自篩選,一手提拔。
並且軍機處內的官員,與皇帝幾乎成天都是形影不離,如膠似漆的。
相應的,所編人員自然而然的享受了,超脫於吏部考核外的晉升機制,可直接與“董事長”面對面探討薪資福利與晉升方向,光是想想,就知道其崗位競爭有多激烈了。
不過,也正因如此,兩宮太后對軍機處的存在一直是耿耿於懷的。
這群由大清朝最牛逼哄哄的一群人,組建起來的臨時工團隊,在高層決策者的眼裡,是一把鋒利無比的雙刃劍。
在手中時,它尚能劍指他人,可一旦脫手,就不得不讓人擔心,它在關鍵時刻給你來個反戈一擊,彼時,定會讓自己陣腳大亂,最終潰不成軍,一敗塗地...
位於西城區太平湖畔的醇親王府,今日既無人祝壽,也無人升遷,更無娶妻納妾,洞房花燭這等美事。
可在王府中的膳堂內,蒸汽騰騰,油煙熏天,庖夫們忙而有序,柴火燃燒的噼啪聲,沸水翻滾的咕嘟聲,金屬碰撞的叮噹聲,無不在告訴人們,今日王府中,定有貴客來訪。
王府外一片祥和,平靜如常,而在王府銀安殿內,此時卻燈火通明,歌舞昇平,杯觥交錯,高朋滿座。
“七...七弟啊,你說我哥倆兒多久沒有像今日這樣開心地痛飲一番了。”
“六哥,弟弟我啊,時時想念你,刻刻牽掛你,不過,誰叫你平日裡,總是端著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都不肯屈尊下來,跟我倆敘敘兄弟之情啊。”
“這是...是做哥哥的不對,你莫要見怪,不過今日既然來了,就讓我們不醉不歸,一醉方休!”
“好...好...好呀...”
大紅酸枝滿雕圓桌前,圍坐著六人,高矮胖瘦各異,年紀長幼有別,相同的是,其身上皆著雍容華貴的服飾,其眼中皆有超凡脫俗的氣質。
恭親王奕欣,武英殿大學士寶鋆、吏部尚書李鴻藻、兵部尚書顏扎·景廉、工部尚書翁同龢,五人組成的軍機處,在朝中不可謂舉足輕重,須得用隻手遮天才能更加妥帖一點。
今日軍機處的五人,集體來到醇親王府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