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地的各城外馳騁,顯示君的善待,則周邊各城就會傳告說‘范陽令先投降就得了大富貴’,必然排著隊投降,就像在山石上滾泥球一樣順暢,這就是某所說的傳檄而千里定。縣令認為,我去這樣對賊軍說行不行?”
徐公一聽,好主意啊,這樣不用打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住了,還能得到武臣的賞賜,何樂而不為?至於秦廷知道了會怎麼樣,天高皇帝遠,管不了那麼多了。馬上又向蒯徹施禮感謝,高喊叫人備車,請蒯徹代表自己出城投降。
蒯徹先去見了一下叔孫通告知情況,然後就出城去見武臣了。
用告訴徐公的那套說辭,武臣果然被蒯徹說服了,張耳對於蒯徹的策略也非常讚賞,於是武臣調集了百乘戰車、二百騎軍,由陳餘帶隊,拿著自己的武信君侯大印為憑信,前往范陽迎候徐公的投降。
這事兒傳遍燕、趙之地後,三十餘城都向武臣投降了,未費一矢,武臣就幾乎獲得了燕趙之地的大半。而且隨之來投奔的人極為踴躍,很快武臣軍就發展到了五、六萬人的規模,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武臣見蒯徹的計策如此有效,沒用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范陽,因此對他極為看重,想要把他留在身邊為謀士。
蒯徹辭謝道:“君侯有耳公和餘公為謀者,勝徹十倍。且徹正要往代地訪友,若君侯不棄,待徹由代地歸,或君侯平定代地時再行相助不遲。”
武臣一想也只能暫時作罷了,自己剛剛開始奠定基礎,如果對蒯徹過於看重,還真怕張耳和陳餘吃味兒,同行是冤家嘛。
等蒯徹從代地回來,自己的地盤也大了,就可以給蒯徹安排一個適當的位置還不得罪那兩位,還是先等等再說吧。於是,武臣賞了蒯徹五十鎰金作為往代地訪友的川資,讓他回家了。
范陽投降,徐公帶著武臣的百車百騎去給他做活廣告了,武臣答應他回來後繼續做范陽縣令,以後或許還會給他個郡守噹噹。
范陽城避免了一次滅頂之災,一切日常生活繼續,只是城頭的大旗由大秦黑龍旗換成了綠底鑲邊、中間一個大大“武”字的旗幟。
有趣的是,按說武臣出自張楚軍,旗幟應用紅色(按五德學說,楚為火德),武臣卻用了綠色基底,鑲上個寬寬的紅邊,這完全是趙國之色。顯然,武臣取趙地的潛在目的就是與張楚分道揚鑣、獨立成國,只是現在還沒有挑明說,打著張楚軍的名號借勢而已。
一天之內,李左車起事奪取代郡和太原郡,武臣輕鬆得范陽,周市也於同日佔據了大梁。大梁在秦滅魏時被水攻,殘破不堪,所以周市並不滿足,之後一路向東繼續攻略魏地。
不過這些事情遠在咸陽的胡亥還來不及獲得訊息,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大問題之一,資訊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