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將義帝擊殺於途中。十月,英布遣將追殺至郴,將熊心弒於郴城窮泉旁。
而在本故事中,項羽根本不關心義帝那夥子人走到哪兒了和是啥心態。
_
項羽不關心,不等於別人不關心,尤其是對義帝命運投以特別關注的……胡亥同學。
胡亥西遊金城,並沒有止步在黃河岸邊。在金城駐蹕了半個月後,秦銳邊軍的五萬卒絡繹抵達。又整頓準備了半個多月,一支八萬人的大騎軍完全就緒。
王離將宋留降卒軍、秦銳邊軍和秦嘯勁卒完全混編在了一起,留下兩萬卒守金城,帶著六萬卒,不對,是八萬卒,浩浩蕩蕩的向著赤烏鎮進發。
多出來的兩萬卒,是皇帝的鐵壁軍,因為聖人也要去看看著名的河西走廊。
這次西巡胡亥所帶的大臣有公子嬰、陸賈、任囂、公子驂和殷通。陸賈和任囂已經前往月氏王庭出使,公子驂作為跟陸賈學外交的學生自然也跟著,殷通則是被胡亥調任為隴西郡守。
隴西郡的治所在狄道(今臨洮),但胡亥要求殷通駐守金城,為王離後援。對於這個史書中意圖叛秦自立結果被項梁宰了的主兒,胡亥雖知他當時不過是時勢所迫,但對這個人一直不很放心,用,但有防範的用,把他置於再也無法造反的境地裡。
殷通並不知道皇帝的想法,一直覺得皇帝總是將他用在還算有用的地方,所以還挺自豪的覺得皇帝對自己很重視。
他要知道胡亥心中的那些花花腸子,估計會給嚇死。
皇帝要去河西,大臣們總是要勸諫的。這時具有勸諫資格的人只有公子嬰、王離和殷通。
皇權至上,又是八萬大軍雲集,所以勸諫自然無效。胡亥就問王離一句話:我將鐵壁軍交給你統一指揮,你領著八萬鐵騎都護不住我?
於是幾人都啞了火。
向赤烏鎮出發的大軍自不可排成一條長龍,王離以二萬騎為前軍,二萬騎為後軍,均是分路並行前進。
中軍則分為前後兩塊。前中軍二萬以王離為核心,後中軍則以皇帝為核心,由外層鐵壁軍、中層山地曲、內層郎中軍和宮中三衛構成,裹著中間的皇帝和宮妃們的四輪馬車隊。
胡亥同學雖然悠哉遊哉的旅著遊,必要的公務還是要做。快傳早就從狄道延伸到了金城,而王離大軍每行經三十里左右,就會在預定設定驛站的位置留下五百卒快速修築,這些人的第一要務就是先立起一個大木架,能夠掛上通訊用的燈。
這也就保證了來自咸陽的重要資訊經一夜傳送就能到胡亥手中,胡亥的詔令或意見也能在一夜裡傳回咸陽。
_
眼下,各個本欲蠢動的諸侯中,劉邦小動了一下又蟄伏了,陳餘和田榮聽人勸暫時不動了,胡亥對山東資訊的關注重點就放在了彭城。
胡亥知道要給劉邦一個合諸侯兵五十多萬伐彭城的理由,那就必須要讓項羽殺了義帝。本來咱們的胡亥就對蝴蝶效應很有警惕,而且史書中項羽未歸彭城就先將義帝趕了出去,現在義帝卻踏踏實實的在彭城與項羽共存了好幾個月。
胡亥相信項羽最終還是會趕走義帝,尤其在劉邦利用了一把義帝坐實了對南郡的佔領之後。可項羽會不會在趕走義帝之後又暗令九江王、衡山王去殺義帝,他完全沒有把握。
對項羽殺義帝的的記載,距離秦末漢初時間最近的是《史記》,也相距接近百年了,像後來有所記載的《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所著,那更遠隔上千年。無論《史記》還是《資治通鑑》都說項羽是“陰令”殺義帝,也就是悄悄的私下下令。
胡亥的疑問是,既然是“陰令”,寫《史記》的司馬遷或者寫《資治通鑑》的司馬光,又是如何得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