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
“大兄,這也是我請你前來的目的。”曹參知道小皇帝的打算,但不能明說。
可怎麼著他對這一堆老兄弟也不能不給個提醒:“既然皇帝對山東四處反叛厭煩,沛公可先取南陽,再視情勢取南郡,從南陽南下沿荊山、溳山(綠林山,大洪山)之間的通道直抵江水。”
“南郡有廣袤的江漢間平原,我將巴蜀深耕及兩季糧產之法贈與沛公,則南陽與南郡足以為沛公根基。”說到他現在初見成效的事情,曹參的神色開始飛揚:“潁川既然為韓王得,沛公可在不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助韓再得三川郡,與韓成牢固同盟。如此一來,沛公與韓、代、燕、齊、趙、魏、楚各國各安其土,山東百姓可安矣。若沛公願與秦盟,我可從中相助。”
與秦盟?能行?
蕭何再次陷入沉思。
“我只是擔心沛公身邊的軍師張良,他曾經博浪沙刺秦始皇帝,最好是復韓之後不要再惹秦。當初他在關中我曾勸其相助沛公,但他要仇秦太甚,堅持破秦關,則就不是助沛公而是害了。”曹參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
蕭何慢慢露出笑容,似乎想通了些什麼:“當初你為秦帝徵召時為兄曾囑託過,秦帝若用汝,秦帝即為汝主,要合臣子之道,看來你已經很為關中著想了。”
“也是為沛公著想。”曹參口乾舌燥的說了半天,看見蕭何的笑容就知道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決斷。
不管是什麼決斷,曹參都認為自己此行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也就放輕鬆下來:“更是為百姓想,既然皇帝與我權力可為百姓全心謀農麻事,我在這些方面都可將所有心得與大兄和沛公共享之。”
“但若武安侯聽軍師言堅持攻秦關,你適才所言與秦盟自是不再可行,但既然秦帝無意山東,應也不會出關伐沛公吧。”
“按弟的判斷應不會,皇帝現在的興趣不在東而在西。但若沛公不攻秦關而與秦暗盟,我就可從中協調,使秦與沛公通商貿,這對南陽和南郡而言,是固本之策。”曹參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