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軍政府在面臨國內的危機和戰場上的慘敗時,內部矛盾進一步加重,一些人開始指責渡邊裕之的指揮失誤,要求他下臺,渡邊裕之在巨大的壓力下,逐漸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
華國軍隊在推進的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的安撫政策,他們對倭國人民進行宣傳,告訴他們華國的目的不是侵略,而是為了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他們是來解救華國人民的,張廷玉把此次行動稱為“大東亞共榮圈”。
在華國軍隊的努力下,一些倭國人民開始對華國軍隊產生好感。他們不再把華國軍隊視為敵人,而是把他們看作是帶來和平的使者,華國軍隊的形象在倭國人民心中逐漸得到了改善。
隨著華國軍隊的不斷推進,倭國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倭國軍政府在絕望中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渡邊裕之已經顧不上半島軍區了,他決定抽調10萬部隊向著儲世新所在的南部進軍,渡邊裕之已經不能放任儲世新不管了,同時經過長時間的戰鬥,渡邊裕之也知道了西南軍區在倭國本土的部隊最多不超過5個師,而且還需要防備倭國第三戰場從南部搶灘登陸,雖然第三戰場的部隊已經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但渡邊裕之還是用自己的威望壓了下去。
“第三戰場全部的倭皇士兵,倭國的勝利就在眼前,華國已是強弩之末,登陸本土的不過是少少的五個師,只要第三戰場在牽制住大部分都西南軍區士兵,待到北方的甲種師團支援過來,華國必敗,到時候我們以點破面,倭國的勝利就在眼前,大倭帝國萬歲,倭皇萬歲。”渡邊裕之一封慷慨激昂的通電,使得第三戰場士兵們短暫的恢復了信心和戰鬥力,但是物資的短缺也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