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側還跟著兩架同型號直升機,除此之外,稍高一點的天上,還成佇列跟著五架護航的海鷂艦載戰鬥機。
艾倫帶著隔音耳罩,單手拉著扶手,另一隻手拿著望遠鏡看著遠處海面上打著燈的皇家方舟號。
很多人或許會有一個認知誤區,很多時候大英的衰敗被認定為在二戰後,好像二戰後,大英海軍的存在感不明顯了。
更有人覺得二戰後,大英海軍已經徹底沒落了。
其實這種認知太片面,也太淺薄了。
二戰結束後,大英可是有五十二艘航母的!
五十二艘航母啊!
不說這裡面有多少艘改裝的,也不說它的先進性,就說這個數量,五十二艘航母能弱到哪裡去?
只不過跟美利堅比起來,這個力量顯得菜了很多,但他在整個歐洲範圍內,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後來隨著工黨上臺,大英的海軍戰略轉變,海軍迎來了史詩級削弱。
因為霸主地位已經沒了,海軍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擔任更多的海外開拓戰了,從主動出擊,轉變成區域性衝突,或者更直接點說,成了大西洋守門員,航母基本上作用不大了,養著這麼多艘航母太費錢了!
所以.當時的全部航母,被賣的賣,退役的退役。
當時的海軍大佬據理力爭,誓死不從,才好不容易的保留了另一種航母的替代品-——直升機登陸艦,也就是直升機航母或者叫輕型航母。
這個時間段,才是大英海軍最弱的時候。
而隨著六十年代末,一款新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定型,也就是鷂式戰鬥機出世,大英海軍才看到了新希望。
根據海軍的要求,鷂式戰機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改裝,然後就是大名鼎鼎的海軍型海鷂戰鬥機誕生,上艦大英的航母算是穢土轉生重新搭在固定翼戰鬥機,擁有了一定的戰鬥力。
緊接著就是爭奪馬島的戰役,當時大英僅剩的兩艘航母“壯烈”參戰,攜帶著為數不多的海鷂艦載戰鬥機,給阿根廷空軍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一說起馬島戰爭,就說什麼大英是慘勝,什麼帝國沒落之類的。
雖然事實也是這樣,但很多人看不到這場戰爭的核心。
大英是前出一萬兩千多公里打了一場遠征,而阿根廷是在自己家門口四百多公里外,打了場敗仗。
一方是勞師遠征,一方是家門口防禦,最後還打成這樣。
這個結果和大英海軍以前的形象對比起來,肯定算是“帝國沒落”,但它本質上就是前出上萬公里遠征懟到別人家門口打贏了。
隨著馬島戰爭勝利,當時的火神轟炸機一戰成名,而比火神名氣更大的,就是海鷂戰鬥機。
這款完全由大英自己研發出來的戰鬥機,擁有著純正的英倫血統,還有它特殊的起降方式,在近距離狗鬥作戰中,戰鬥力甚至強於現在美利堅的F15!
後來美利堅心裡癢癢,也找大英買了一批迴去,一邊自用,一邊改進。
而馬島戰爭後,大英經受了慘勝,痛定思痛之下,加快了航母更新程序。
在整個八十年代後半段,連續服役了三艘無敵級航母!
而今天艾倫他們將要登上的航母,就是三艘無敵級航母裡最後一艘服役的新船——皇家方舟號。
該艦也屬於輕型航母,每艘航母只能搭載八架海鷂戰鬥機外加數架直升機,但這個搭載量,已經夠用了!
在這個年頭,放眼四周,在役航母達到三艘的國家有幾個?
這還能叫弱嘛?
如果加上整個英聯邦其他成員國擁有的航母,大英被逼急了,再湊個三四艘也不是不行。
眼看著離皇家方舟號越來越近,一直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