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兩家的會面對於雙方父母來說是一次遲來的會面,也是一次打破冰點的機會,周父對於這次見面還算滿意,至少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個慰藉。
這種慰藉並不來源於自尊心,而是來源於為人父母的愛和親情,無論咋說,作為父母肯定是要給自己的孩子撐起的,哪怕是很微小的力量,但是站在這裡就是表明一種自己的態度。
兩家分別的時候郝冬梅去送了自己的父母之後就選擇返校了,至於周瑛還是留在了周家,對於父母想給孩子轉學之類的想法也沒有給周父周母提過,這些事情還是自己在心裡消化吧,至於這些事情還是得寫信給秉義說一下,郝冬梅心裡這樣想到。
兩家見面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並沒有對大家產生什麼影響,日子還是正常的過。
直到一封信的到來讓周家多了一些熱鬧的氣氛。
信是周秉義來的,說了會在近期回家一趟。
“老頭子,秉義要回來,你說是不是給蓉兒寫信或者打電話問問,讓她也回來一趟,咱這一家不就團圓了嗎?”首先想到女兒的還是周母。
“唔,可以找個時間問問,看她自己的想法。”周父對於周母的提議不置可否。
並不是周父不喜歡自己的女兒了,而是周蓉在外這麼多年,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就連寫信都變得少了,周父心中沒有想法嗎?
曾經讓自己驕傲自豪的女兒,自從去了貴州之後,就像是翅膀硬了的小鳥一樣,飛出去了就不會再眷戀小時候長大的窩了。時間一晃已經是十三年了,女兒也變成了別人的妻子,也是當媽的人了。
周蓉上了京大文學系,按說也是今年畢業的,但是她自己有雄心壯志,還要繼續讀研。當時寫信的時候也給周父周母提了自己的想法,周父也沒啥表示,反正已經是遠在北京了,自己也管不了,也不需要自己給拿主意。
“那行,明天打個電話問問。”周母在家裡操心的事情少,沒有去想那麼多彎彎繞繞,只是出於一個母親的本能,想孩子了。
看著周父周母在說關於周蓉的話題,周秉昆看著父親的臉色,心裡多少也能明白一些,但是也沒法說什麼,畢竟自己也是兒子,有些話不合適說。
雖然沒法說,但是關於周蓉和馮化成的事情他多少也瞭解一些。馮化成之前掛在身上的烙印也被洗脫了,本來也是北京人,回了北京以後憑著自己詩人的身份也是博得了一些立足的根本,只不過他自己抱著是著名詩人的心態沒有辦法和基層打成一片,所以日子過的也就一般。
現在是某個文化館的館長,副的。這還是看在他的年齡和名聲上的。
在這種情況下,周蓉依然覺得自己的丈夫是值得崇拜的,有文化有內涵,有名聲,很受文青的追捧,直到現在她還記得京大開學的時候,馮化成作為發言的人,那種形象會一直停留在周蓉的心裡。
從頭到尾,對於周蓉的選擇和對所謂愛情的堅持甚至是信仰,周秉昆在內心裡從來沒有認同過!
但即便如此,周秉昆有時候還是會去想,希望周蓉能幸福吧,就算只是為了周父和周母也行!既矛盾又真實的想法。
第二天,耐不住周母的唸叨,周父最終還是給周蓉去了一個電話,主要是周母在說,最後兩人都是抹著眼淚掛的電話。
最終說定了會在大哥回家的時候帶著丈夫女兒一起回吉春,這樣周母就滿意了。
其實周秉昆很多心裡的想法都會給鄭娟講的,不管是對家裡人的還是對孩子們的,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知道周秉昆心裡的想法,鄭娟也能理解周秉昆心裡矛盾點,所以很多時候也不會故意去提關於周蓉的事情,只是現在周蓉就要回家了,鄭娟也不想到時候家裡的氛圍整的很尷尬,所以還是想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