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像竹雞這種小型的禽鳥根本不長多少脂肪,無奈我現在手頭物資有些緊缺。
我來的時候也帶了一罐獾子油,但一般情況下,我是捨不得用來吃的,它對清理外傷和促進傷口癒合都有不錯的效果。
這在野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比食物還要珍貴一些。
熬油之前,我還要處理一下那已經剝了砍成大段的竹筍。
我燒了一鍋水把那些竹筍焯水過後,它們立即就變得軟了,不再有苦味反而是散發著一陣竹子的清香。
接下來就是熬油。
兩隻竹雞的雞油還不到一分鐘便已經被大火榨乾,只留下幾坨爆米花一樣的油渣和橙黃清澈的雞油散發著獨特的香味。
反正只有三隻鳥而已,沾一點油方便翻炒就好了,吃那麼多油幹啥,人家減肥節油都還來不及呢。
這種野味如果是一般人來做,他們爆炒前一定會把它砍成小塊。
但是這種做法恰恰是錯誤的,這樣做只能把它的香味激發出來,卻是沒法把它全部的精華體現出來。
而且烹飪這種小型的禽類野味還要把握好火候,既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
火過大的話肉會很快變老變焦,過小則是不能把雞肉炒香,吃起來味道寡淡大打折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才對,兩隻竹雞和斑鳩的體型都相當。這時我直接把一隻竹雞,由頭至脖子根部先一刀卸掉。
接著就是把竹雞胸脯左右兩邊沿著肋骨斬斷,分成兩份。
這裡要注意一定不能用橫刀來斬,不然會破壞掉雞胸肉的完整性,這很重要。
接著就是沿著胯骨把竹雞的左右大腿部分斬下來,剩下的就只有那根脊骨和一對雞翅了。
雞翅先先卸下來放在一邊備用,把剩下的一隻竹雞和那隻斑鳩也用一樣的步驟處理分解掉。
現在需要把這些分解的肉分類一下,放成幾堆來備用。
脖子和脊骨這類為一類,大塊的雞胸肉為一類,帶骨大腿為一類,最後雞翅單獨為一類。
首先是下脖子和脊骨這一類先下鍋翻炒,因為要用它們吊湯的緣故,所以得爆炒久一點才行。
接著就是下大塊的雞胸肉,這些肉塊比較厚是最難熟的一類,排在第二倒入鍋中翻炒至發白就行。
其次就是帶骨的大腿,這些肉比雞胸肉要容易熟一些,第三次放入剛剛好。
炒一會以後就放入剩下的雞翅進去一起翻炒。
雞翅是所有零件裡面最容易炒焦炒老的,所以這些得最後轉了中火才放入進去。
繼續翻炒一陣後,所有不同時間下過的肉都各自得到了熱油的充分爆香,而又不至於把一部分肉炒老。
此刻除了吊湯的脖子和脊椎部分炒的比較乾焦以外,其餘這些肉已經是均色的外表焦黃,裡面的肉用鍋鏟按壓還有一種彈性,呈現出一種外焦裡嫩的效果。
把這些雞肉炒好以後,我把它們用碗裝起來放在一邊備用。
現在趁著鍋裡還有一絲絲能用來滋潤嘴唇的油脂存在,我把那些焯過水的竹筍切成薄片一起倒下去翻炒。
因為缺油的原因,這些竹筍在鍋裡發出一陣噼裡啪啦的聲音,這感覺就好像過年在放爆竹一般。
竹筍一會就變了顏色,從之前的白色變成了有些透明的顏色。這時我把清水加入沒過一半的鍋,然後把鍋蓋蓋上等待湯開。
過了大約十多分鐘以後,我揭開鍋蓋一股竹子的清香迎面撲來,只是聞著就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把那些炒好的雞肉一起放進鍋裡蓋上鍋蓋繼續用中火燉煮,估摸二十分鐘以後,鍋裡的裡的香味已經壓制不住的往外面冒。
託普這時已經自己主動承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