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尋人之事,我便送她回陳留也是無妨。
只是我原本便有事在身,又因此事耽誤了些時日,如今便欲令我偏將將之送往陳留,其後北行與我會合。”
張楊笑道,“聽你言中之意,若無此事,你連某都不打算相見?”
張繡也不否認,“不敢相煩伯父。”
“你倒是實誠!”
張楊收回笑聲,正色道,“罷了,你既稱我一聲伯父,此事我便替你做了。
你此行所帶人馬本就不多,又與那曹操有仇,不宜分兵。
便由某派人將那蔡氏之女送回陳留,只是若被曹操問起,便說是某在匈奴人手中把她救下,如何?”
那當然沒問題啊!
張繡沒想到張楊居然這麼上道,這樣一來甘寧不用再去陳留,就可以跟他一起北上,直達冀州。
只是他不明白張楊為什麼要這麼幫自己?
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跟張濟的交情嗎?
那這人未免也有些太念舊了吧?
穿越以後見識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張繡早就不敢輕易信任他人,特別是這種自己在穿越前不是很瞭解的人。
但從張楊的行為舉止來看並無問題。
甚至於在他進府之前,都已經安排他帶的這一千人去補給了。
“賢侄可是心有疑慮?”
“是。”
張繡見被張楊看了出來——當然他也沒打算瞞著,索性把話說開:“恕我直言,伯父雖言與我從父有舊,然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張楊當即就是一愣,又是好氣又好笑:“汝自比呂布倒也罷了,何以拿我與那丁原、董卓相比?”
他頓了一頓,似乎是對張繡這種直球行為頗為欣賞,緩緩說出了一段往事,也算是解答了張繡的疑惑。
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張楊曾在河內加入了盟主袁紹軍。
彼時隸屬漢朝的南匈奴單于欒提於夫羅屯於漳水,看到這種情況也加盟了袁紹團隊。
只是後來他看到董卓勢大,就想要叛變袁紹,投奔到董卓那一方。
張楊自然不肯答應。
沒想到於夫羅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挾持張楊作為人質直接開溜。
袁紹大怒,派遣大將麴(qu)義進行追擊,在鄴城南部大敗於夫羅軍。
於夫羅無奈之下,又挾持著張楊逃到了黎陽,攻破了度遼將軍耿祉軍。
此時張楊也趁機找到機會離開,逃回河內,重整勢力,東山再起。
原本打算繼續之前未竟之業,誰知隨著董卓前往長安,十八路諸侯攻勢受阻,各懷鬼胎的他們居然就此解散。
討伐董卓一事就此偃旗息鼓,天下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
董卓回到長安,為了安撫人心,詔封張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
就因為這個原因,張楊對於匈奴人沒有好感。
特別是降而復叛的匈奴人更是恨不能斬盡殺絕。
只是如今他的處境也頗為微妙,雖然知道南匈奴過境,但在他們沒有主動挑釁的情況下也不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