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漢朝的滅亡得等到曹魏篡漢那個時候才算。
正好今天賈詡和諸葛亮這兩位三國時期的頂級大謀士都在,張繡本人也很有興趣跟他們討論這個問題。
“自然不是。”
賈詡篤定地說道,“外戚自我漢太祖高帝時便已參政,王莽篡漢便是明證。
後雖有光武中興,然卻不思教訓,繼續容忍外戚專權,此為漢室傾頹原因之一也。”
“文和先生所言甚是,然亮以為此亦無奈之舉。”
諸葛亮先是對賈詡的說法表示同意,跟著又進行了一番解釋:
“實因我朝從旁系迎立幼帝即位之事太過常見,帝幼,則由皇太后臨朝執政。
然皇太后與出身旁系之幼帝並無母子關係,是故外戚與帝便往往暗生齟齬。
帝欲掌權,便依賴宦官,故而宦官便與外戚不和。
似外戚竇憲、鄧騭、閻顯、竇武、何進等人皆卒於宦官之手,似順帝、桓帝亦由宦官擁立。”
年幼的皇帝不滿不是自己生母的皇太后一系外戚專權,所以便依靠宦官來擺脫外戚控制。
這樣一來官宦和外戚雙方的立場天然不同,故而產生矛盾。
張繡點了點頭,不愧是兩位頂級大謀士,三言兩語便把漢朝滅亡的第一個原因給分析的清清楚楚。
“只是漢室衰弱,不應只此一因。”
張繡拋磚引玉,賈詡笑著接過話題:“詡接下來便要說地方豪族和儒教官僚。”
“願聞其詳。”
張繡頓時就來了興趣。
地方豪族他很清楚,因為他本人就是。
但儒教官僚他就有些不太清楚了。
卻聽賈詡說道:“昔日漢世宗孝武皇帝雖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然則儒教之影響自王莽之後方有體現。”
說到這裡的時候,賈詡不禁嘆了一口氣。
王莽不僅是外戚,同時也是以儒教領袖的身份贏得了廣大知識階層的支援,所以最終才能夠成功篡權。
僅由此一事便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儒教階層代表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了。
至於地方豪族,恰恰就是儒教知識階層的實體。
光武之後,便是地方豪族發展壯大的時期。
西漢時期,地方豪族的勢力也就侷限於一縣,但到了東漢則是直接擴大了郡這一級。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出身豪族的儒教官僚階層在人數不斷增加的同時也逐漸產生了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