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陛下了,讓陛下的人別老在信中寫他……”吳英想起皇帝看到信拍著桌子大發雷霆的樣子,不由頭疼,還是祿衣侯好,當場氣陛下,當場哄好陛下,不像這個佩興楠,隔著信氣陛下,氣死人還帶償命的,大有心灰意冷佩家不想活了之意,小孩子這氣性太大了,一入了陛下的眼就持寵而嬌,他就算心灰意冷,可他父親佩準怕死得很,他妹妹可也是想活得緊呀,吳英想了想道:“下午我正好要去西宮那邊,我去看一看。”
是以為何不讓她替了那小娘子的職?
佩家子啊,那個佩興楠,也是有些本事在身,年紀還沒及正冠,據說也就跟他老師出去過兩趟,但對他對各地的地形,風土人情甚是瞭解。
一行人路過的地方,在離開之前,還會給當地的主官留下一封涉及到地形人貌,農耕施種的信,差人送回來的信中,對他大加諡美,而隨信附送回來的佩子見地,皇帝叫了戶部尚書和司農,佩準過來,尚書徐中大人本是地方官逐一上遷而來,一眼就看出了佩家子確乃心中有真見地之人,對當地的瞭解,絕非紙上談兵,而用因地制宜。
司農門來的幾個官員見過信討論過來,對徐尚書的話也是附和不已。
佩準狡猾,這時候才說出來,佩興楠在書院不止跟著他的老師學習,他還跟了個老農學種地。
且學院的好幾個老師,便是之前從戶部司農門告老還鄉回家去做了老師的老司農,他兒子跟著他們學了不少農學之事。
他小時,佩準帶著他見識翰林院各地來的同僚,等拜了老師,便跟著老師見識老師那五湖四海來的師兄弟,他雖年紀輕輕,可這十幾年之所見,之所學,甚過諸多與他同等地位的官家子弟的畢生所見。
說佩家門戶小,這時說來就不小了,佩家算不得世家,可佩家比百年世家的流傳還要深厚,佩家可是數朝為官,自打他家出生的孩子,吃的米飯與其他家的沒有區別,可他們讀的書,識的字,打小學習的理念,見識的人,可是非同小可,絕非等閒之輩。
佩家子這小小年紀,真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兩句詩的真實寫照。
便是皇室子弟,也只取天下俊才一二為授業老師,而佩家子,便是不能拜天下最俊才之人為師,可那排三四五六的儒者,但凡有一技之長的,他皆可認其為師,取其之長為己長。
佩家的門第看著小,這一深挖,挖出蘿蔔帶出土,下面還長著真人參,陛下爺對佩準惱火得很,又為衛國藏著這等英傑慶幸不已。
他對佩家子當真是又喜又愛又無奈,而佩家子年幼,這時的性情在陛下看來是真性情,是此子一生之時最稚嫩也最是開啟自己的時候,陛下爺是覺得要是錯過此子有脾氣之時不包容,等到此子成了他父親那樣的氣候,老奸巨滑,老謀深算,那時候,君臣二位,便又成了陛下和佩準的翻版一般,君臣兩條心,誰也不信誰。
陛下爺是打定了主意要包容的,吳英便對鳳棲宮有了打算,他前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