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通訊部拍電報回廣州。李奈拿著條子去了通訊部,然後擬了一條長電文發出去,花了他一百多元的流通券。大意就是讓廣州的家人趕緊在當地找好報社所需的地方,然後開始準備人手,參與海漢即將開始的新殖民地專案。當然了,出於保密的需要,李奈在電文中並沒有半個字提及海漢的新殖民專案會位於何處。
廣州的那邊接到李奈的電文通知之後,大概是李繼峰親自接手了事情,只過了三天就收到回電,稱所需的報社場地已經準備就緒,就在廣州東門外的珠江岸邊,距離海漢駐廣辦大院僅僅百米之遙。李家行動如此之快,讓寧崎都有點懷疑他們是不是早就悄悄地把駐廣辦周圍的地皮房產全都買下了。李奈得到廣州的回覆之後,這才放心地離開三亞,乘船北歸。
12月11日,一支由十一艘船組成的小型船隊離開三亞港北上。除了桅杆上懸掛的紅藍鋸齒海漢旗之外,這支船隊看起來與往來海上的商船船隊別無二致,不過這支船隊裝運了大約七百名即將前往臺灣島落腳的移民,他們將會成為首批常駐當地的海漢歸化民。船上除了搭載這批移民之外,壓艙貨全是各種物資補給,以便能讓這批移民在當地渡過登陸之初的困難期。
在這支船隊出發三天之後,另一支船隊也從香港島銅鑼灣碼頭駛出,目的地同樣也是臺南。這支船隊一部分乘客是廣州方面近期招收的一批新移民,大約三百人上下,另一部分則是由李家秘密組織的一支建築施工隊,共八十餘人,他們的任務是在當地協助修建民房、碼頭,以及其他的基建設施。
12月16日,由五艘作戰船隻和兩艘綜合補給船組成的船隊駛出澎湖馬公港,以海上訓練的名義往東南方向駛去。這支艦隊的目標與前兩支船隊一樣,都是臺南的高雄港,其任務便是在移民抵達當地初期,為移民營地提供武裝護衛,同時也負責維持當地的治安。
17日18日兩天,兩支分別來自海南和廣東的船隊也陸續抵達了預定海域,在先期抵達的戰船指引下,緩緩地駛進了高雄港的港灣。上次海漢民團來此勘察的時候,已經選定好了主登陸地點,就是位於後世高雄愛河入海口附近的海岸。提前抵達這裡的民團部隊已經登陸上岸,在外圍大約一公里的半徑上部署了多組巡邏人員,以保證不會遭受來自外界的突然襲擊。儘管上次來的時候已經跟本地的土著居民談攏了條件,但誰也不敢保證這些土人會不會信守之前所達成的協議,必要的兵力部署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移民們在登陸的頭幾天裡都是住在可容納二十人的大型行軍帳篷裡,而他們在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平整基地,挖掘排水溝、儲水池,修建廁所等基礎設施。直到第四天開始,移民們才在工匠的指揮下,將從船上卸下的預製木板和其他構件運到預定地點,開始拼裝搭建房屋。這種活動板房主要還是按照以前的思路,以黎族的船型屋為外形參照,而結構上則是進行了更多的改進,使用大量預製件來簡化房屋搭建的過程。熟練的工匠指揮七八個力工,只需一兩天時間便可以搭建起一間可容八到十人居住的新式船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