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部分人在綜合研究了各方面匯總的情報之後,認為並沒有必要急於向海漢開戰,即便失去了臺灣的據點,大明商人依然會主動與西班牙進行貿易。
這種觀點的論據就來自於西班牙每年透過貿易手段向大明輸入的海量白銀,近幾年馬尼拉當局平均每年向大明輸送的白銀高達四百萬比索,摺合大明官銀約合三百萬兩左右,再加上西班牙與大明的走私商進行的地下交易,每年由西班牙向大明輸入的白銀起碼有四百萬兩。而這個時期大明的國家財政收入與這個數字也相差不多,如果少了數額如此巨大的現銀在市面上流通,勢必會造成大明沿海地區經濟的動盪。
幕僚們認為為了避免資金鍊斷裂帶來的金融秩序混亂,大明商人們會憑藉天生的嗅覺,將原本運往臺北的貨物改運到馬尼拉來交易,畢竟只有這裡才會有用之不竭的現銀。而海漢人的領地上並沒有聽說有大型銀礦,肯定沒法填上市場所需的現銀窟窿。將西班牙從臺北逐出這步棋看似有用,但其實僅僅只能給西班牙造成一些小麻煩,並不會改變大明依賴西班牙現銀輸入的現狀。
幕僚們甚至還建議阿拉貢內斯下令擴建馬尼拉港的碼頭,為迎接更多大明海商的到來做好準備。按照他們的預計,現銀中斷供應的負面反應最快會在1633年春夏之際就顯現出來,屆時大明海商會拋棄有心無力拿不出足夠現銀的海漢,選擇帶上貨物南下來馬尼拉與西班牙進行交易。
阿拉貢內斯聽完這番分析之後也覺得有些道理,他在位已有數年,對大明的經濟狀況也有一定的研究,知道大明國內的現銀一直都比較依賴外部輸入,而最主要的三條渠道中,西班牙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條則分明是東瀛,以及葡、荷兩國。東瀛是自有銀礦出產,但其產量遠遠不及西班牙在美洲控制的銀礦,而葡、荷兩國手中沒有西班牙掌握的這條太平洋航線,其現銀幾乎都是從遙遠的歐洲運來,數量和使用成本都無法與西班牙相提並論。
每年從外部輸入大明的現銀中,西班牙一家就佔據了大約六七成的份額,剩下的才是由其他幾家瓜分。在這樣的比例下,突然中斷的現銀輸入所造成的漏洞並不是任何一家能在短時間內彌補的。海漢人雖然富得流油,但要在短短几個月內籌措數百萬兩白銀來補貼貿易所需,大概也沒法辦到。西班牙據點被攻佔這件事雖然著實可惱,但的確可以先放一放,因為一旦跟海漢打起來,福廣兩地的海商為了躲避戰亂,大概就會放棄在這個時期南下馬尼拉了。阿拉貢內斯打算把時間放到下半年,等一年一度前往美洲的帆船船隊出之後,再來跟海漢人好好算算賬。
於是阿拉貢內斯就遵從了幕僚班子的建議,對海漢在臺灣島開啟戰事的做法僅僅只是透過中間人向三亞遞交了一封書面抗議信函,譴責海漢的不宣而戰並要求拿回當地的歸屬權。當然這種書面抗議的效果可想而知,出去之後就如石沉大海,連個水泡都沒有冒出來過。而與此同時阿拉貢內斯還下令擴建馬尼拉港的碼頭,以及完善港口的貨運、倉儲設施,為即將到來的商船大潮做好準備。
然後這一等就等到了夏天,並沒有多少大明海商如幕僚們預計的那樣南下來馬尼拉貿易。由於沒有足夠的貨物起運,阿拉貢內斯不得不讓前往美洲的船隊縮減了一半的規模,趕在洋流走向改變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匆匆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