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風雨後的彩虹(2 / 2)

取。張海提出使用回收的金屬和木材,同時動員社群內的每一位成員參與到蒐集工作中。孩子們在成人的監督下拾起零散的金屬片,而成年人則處理更大的構件。這種全民參與的氛圍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這個重要專案的一部分。

隨著材料的逐步積累,實際建設工作開始了。由於大多數居民缺乏正規的建築經驗,初期進展緩慢且充滿了誤打誤撞。然而,來自外部的一個偶然因素改變了局面。一位曾是土木工程師的中年男子庫爾特聽說了希望之城的計劃,主動來到社群提供幫助。他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橋樑的建設帶來了質的飛躍。

在庫爾特的指導下,居民們學習了基本的力學原理和結構安全知識,使得建設工作更加科學和高效。橋樑逐漸成形,從最初的搖搖欲墜到足以承載重物。每當有新的橋段完成時,社群的人們都會自發聚集,慶祝他們的共同成就。

與此同時,艾米和她的團隊利用無線電裝置,向周邊社群傳達了橋樑建設的訊息,並邀請他們參與或提供支援。這種主動的溝通策略收到了積極的回應,不少鄰近的倖存者表示願意加入或捐贈額外的材料。這座橋樑,逐漸成為了希望之城與外界連線的實體和象徵。

在橋樑即將完工的日子裡,社群舉辦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活動。所有參與過專案的成員和鄰近社群的代表都被邀請參加。活動中,李曉明發表了感謝講話,強調了合作與共生的重要性。他提到:“這座橋樑不僅是實體的連線,更是我們心靈的紐帶。它見證了我們從孤立到聯結,從絕望到充滿希望的轉變。”

慶祝活動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但橋樑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和資源透過這座橋流通,希望之城的生活水平明顯提升。新的知識、技能和文化開始湧入,使得社群不斷進化和成長。同時,希望之城也透過這座橋樑,向外界展現了他們的開放性和團結精神。

就這樣,橋樑不僅成了希望之城與外界的物理連線點,更成為了希望和未來的象徵。在這座橋樑上,每一次腳步聲都是對未來的探索,每一次交流都是對生活的期待。而對於希望之城的居民來說,這座橋樑是他們自我超越的見證,是他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他們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承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