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後代順遂無憂等吉祥話語。
接著,周天子帶著隨從開始在祭臺繞圈,隨從牽著牲畜,腳步略顯遲緩。
他們將其牽到特定的儀式區域宰殺,將溫熱的鮮血塗抹在祭臺上。
之後,部分肉被精心煮熟,盛放在精美的禮器之中,再次被鄭重地擺放在祭臺上。
粢盛則由專人端著古樸的禮器,一步一步,恭敬地放置在相應的位置。
酒醴被小心翼翼地端至周天子跟前。
周天子雙手接過,走到那特定的祭器旁將酒醴傾倒入其中,酒水沿著祭器的內壁緩緩流下。
待他們宣讀完那滿含祈願的祝文後,周天子便帶領著一眾諸侯,井然有序地站在了小茅屋前。
眾人身姿挺拔,排列得整整齊齊,宛如訓練有素計程車兵一般,只是此刻他們身上散發的並非是戰場上的肅殺之氣,而是對祭祀的虔誠與敬重。
周天子率先緩緩屈膝跪下,動作沉穩且恭敬,隨著他的這一舉動,眾諸侯也毫不猶豫地紛紛跟著跪地,一時間,只聽得衣襬摩擦地面發出的輕微聲響,眾人皆低垂著頭,面容凝重。
而鄭達以及一眾平民,自覺地退避到一旁,為這場屬於天子與諸侯們的祭祀讓出空間。
周天子開始行那叩首大禮了,他每一次低下頭,額頭都會實實在在地觸碰到地面,發出一聲低沉而清晰的聲響。
在周天子的帶領下,眾諸侯也整齊劃一地跟著行禮。
紀由回想起曾經見識過的武丁時期的祭祀,那時候的祭祀場面或更為血腥,形式也更為古樸、粗獷,與眼前這場相比,有著諸多不同之處。
眼前這般遵循周禮、充滿莊重儀式感的祭祀,紀由的接納度頗高。
隨著社會不斷向前進步,文化也日益發展繁榮,到了春秋時期,人祭已然不再是一種被廣泛認可和推行的祭祀方式。
西周以來,周公制禮作樂,大力提倡“敬天保民”的思想。
這種富有人道主義精神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殷商時期較為盛行的人祭風俗。
他們結束冗長又莊重的叩首行禮依次起身。
此時,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暮色如同一塊巨大的輕紗,開始慢慢地籠罩住明堂。
僕人們趕忙各司其職,手腳麻利地將早已準備好的篝火點燃。
跳躍的火苗,“噼裡啪啦”地燃燒著。
紀由一直在屋內看著外面祭祀的進展,此刻見只剩下送神儀式以及之後分享祭品的環節了,便不緊不慢地從屋內走了出來。
他還順手把摺疊椅拿到小茅屋內。
紀由不樂意坐鄭達那把,上面的軟墊太厚了,支撐不了全部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