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並非沒有前科,大齊各地時常有民間起義發生,只是因為規模太小,往往剛剛出世就被當地鎮壓,這樣的亂子發生在地方皇帝還能假裝不知,出現在上京,讓朝堂百官怎麼看他?青史之上如何寫他?
“如今最緊要之事,便是安定民心。”
朝堂上,果然便有御史義正辭嚴上奏。
“如今鬼神之說四起,百姓無知聽信謠言難以澄清。臣以為,陛下當親自出面,以安百姓之心。”
聞聽此言,惠明帝不動聲色:“愛卿以為……朕該如何做才能讓百姓安心?”
“陛下乃真龍天子,魑魅魍魎豈能近身?”那御史鄭重道,“只要陛下出宮祭天,或是去大相國寺祈福,曉諭百姓,魑魅魍魎不足為懼,自有天子之氣鎮壓。再將邪教妖人統統捉拿歸案,明正典刑。如此一來,百姓自當安心,上京亦復歸平靜。”
皇帝的眉頭跳了跳,眼神有瞬間的陰沉:“以天子之氣鎮壓魑魅魍魎,安百姓之心,這就是卿之高見?卿熟讀聖賢之書,莫非也信鬼神,對鬧鬼傳聞信以為真?”
——最重要的是,既然如此,還敢推皇帝出去,讓皇帝為一群愚民直面鬼神?為安愚民之心,卻要君主以身犯險嗎?
皇帝心頭怒氣不斷高漲,卻見御史不慌不忙拱手:“臣不信鬼神。只是臣以為,百姓既信鬼神作祟,當以此入手安撫人心。”這話的意思就是說,雖然鬧鬼的傳聞都是假的,但百姓相信有鬼啊。那陛下你不如祭祭天祈祈福,只要百姓都相信天子之氣能鎮鬼神,也就不會那麼驚慌了。
同時,將暗中生事的邪教妖人抓出來,在上京百姓面前明正典刑,起到震懾作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有人敢生事了。
這的確是一個十分不錯的主意,至少應對當下的局面是很恰當的,安撫與威懾並重,也算寬柔並濟,群臣頓時紛紛應和。
但惠明帝沉吟過後,卻沒有當場應下,仍是讓群臣們繼續出主意,看看是否有更好的建議。而他一個也沒有采納便宣佈退朝,儼然一副考慮清楚後再做決定的架勢。
又兩日,京中傳言仍未得到平息,反而變得越來越離譜,宮中終於傳出皇帝的旨意。
——鬧鬼之說純屬虛妄,乃邪教妖人作祟。令京兆尹協同皇城司,捉拿在京中傳播謠言的邪教妖人,但有反抗就地格殺。
這道旨意顯然是採納了御史的建議,但關於祭天祈福的事,皇帝半個字也沒提。
群臣心頭隱隱有所明悟:那位御史不信鬼神,不代表皇帝不信啊!上京鬧鬼風波持續數月,連二皇子府都受波及,唯有皇宮安穩依舊,可見便是魑魅魍魎也不敢冒犯宮禁。但宮外可沒有這麼太平。惠明帝又怎麼可能為了一群平民百姓便出宮犯險?
二皇子府的遭遇,已讓惠明帝警惕不已。
身為天子,他的性命凌駕於天下人之上。但凡有一絲遇鬼的機率,他都不會出宮。
除非有人能證明,一切都是裝神弄鬼。可若是能證明,也不至於放任人心惶惶了。
所以,惠明帝只採納了一半的建議。
安定上京,是皇帝和百官一致的目標,在朝堂上下齊心協力的運作下,不斷有人從上京的各個地方被皇城司揪了出來。京兆尹與皇城司的人都前所未有地賣力,通宵達旦,不眠不休,不過五日就出了成果。
而被抓獲的人之中,除了貨真價實的邪教妖人,也有成分不明卻上躥下跳傳播謠言的傢伙,此時通通都被打為邪教妖人,一個個帶上枷鎖,被皇城司押著遊街。
浩浩蕩蕩的隊伍所過之處,無數百姓交頭接耳,側目圍觀,待聽得這就是攪得上京不得安寧的邪教妖人,又有人宣告他們的種種罪狀,其中甚至涉及擄人妻女的拍花子之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