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達到最高升限三萬米,最大速度三馬赫的雙三指標的戰鬥機,米格—31的效能是獨步全球,正因為如此,前蘇聯對其的投入可謂是不計代價,要不然也不可能成為全球的攪合在一起。
這也就罷了,大不了重新整理,好好歸類,看看那個部分可以更換或是改進,在著手處理。
哪成想俄國人的設計師似乎就沒準備給升級留後路,不但內部雜亂,積體電路的設計同樣讓人都有發瘋的衝動,該整合的就要分開,該分開的偏偏整合在一起,這導致國內的專家就算想改進也無從下手,除非把內部的部件全都拆嘍,重新研製一款新雷達才能勉強達到方案要求。
直到此時,國內部隊領導和相關專家才清醒的認識到這款雷達和其應用的平臺米格—31一樣,都是前蘇聯為了單一任務專門打造的獨門裝備。
從設計到研發只專注截擊這一個目的,其餘的根本不在思考範圍內,這就導致米格—31從上到下盡顯高貴的同時,又展現出與時代漸行漸遠的孤獨與挫敗。
要知道現如今攻防兼備已經是空軍力量發展的主流,多用途作戰飛機越來越成為各國追捧的物件,而預警機的出現和普及更是讓空軍的作戰方式和理念發生急劇顛覆性的變化。
與之相比,單純強調截擊能力的米格—31顯然有些落伍了。
正因為如此,俄國人哪怕把米格—31誇出花來,部隊也沒有入手試試的意思,如今看到其配備的niipn007s-800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同樣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半點兒提升的潛質,空軍總部的這個想法就跟堅定了。
但堅定歸堅定,剩下的四套雷達該怎麼辦?總不能就這麼浪費了,那錢不是白花了。
正巧近些年海軍利用改進型安—26弄出的幾款支援類飛機效果還不錯,空軍說不眼熱那是假的,問題是海軍的作戰環境和作戰地域要比空軍簡單得多,空軍不可能完全照搬海軍的配套裝備。
畢竟海上的情況與陸上甚至是西部高原相差太大,以至於同一種雷達在海上可能效能不錯,拿到高原上就可能受到強烈的雜波干擾,這也是為什麼空軍這些年看著海軍的支援飛機各種羨慕嫉妒,卻遲遲沒入手的根本原因。
現在有了四套米格—31同款的相控陣雷達,空軍是不是也可以跟海軍一樣弄一款雷達警戒機提升提升自身的實力呢?
這一來不至於讓四套雷達浪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niipn007s-800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本身就是前蘇聯為了保衛遼闊的領空而研製的,完全滿足空軍國土防空的需要。
至於該雷達照比專業的預警機雷達在效能上存在不小的差距,空軍總部當然知道,可問題是預警機專用雷達國內沒有,進口的話一時半刻也辦不到,與其苦哈哈的乾等著,還不如用一款具備一定預警功能的雷達系統頂一下,總比空軍的作戰飛機完全單打獨鬥要強。
所以空軍的這個專案即是個“廢物利用”的問題,也是個解決有無的問題。
再加上6套雷達的引進本來就是在計劃外的事情,這就導致了空軍在這個專案上的投入十分有限,滿打滿算才1600萬人民幣的經費。
這筆錢才八十年代還算比鉅款,可在九十年代中期可就不夠看了,特別還是研製一款帶一定預警機功能的空中雷達警戒飛機,這點錢估計連塞牙縫都不夠。
正因為如此,當空軍將訊息在業內傳出後,應者幾乎沒有,沒法子,經費太少,各航空廠的日子本來就不太好,那可能跟著空軍一起賠本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