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士依託各個國家的油氣田開始在世界航空製造業領域攪風攪雨,結果折騰了兩三年,發現除了花大把冤枉錢弄來一地雞毛,啥都東西都沒撈到。
直到這時這幫中東和北非的有識之士方才發現,他們的鈔能力能讓超跑公司連夜加班;能讓巴黎的奢侈品店徹夜不眠;能讓倫敦的房產中介永遠熱情;能讓米蘭的名模毫無保留的敞開胸懷……
但在真正的航空核心技術上,他們的錢連人家的一個單詞都買不到。
問題是這種情況不止是在發達的美國和歐洲,就連元氣大傷的俄國都是如此,因為回過神的俄國已經意識到技術流失的弊端,採取了行動關上了大門。
最先進的買不到,次一級的總行了吧。
還別說落後一代的航空技術和成套裝置美歐有的是,也非常樂意出售,幾個中東和北非的國家樂顛顛的買了回去拆開一用這才發現,居然水土不服,以至於不少裝置沒用幾次就完犢子了。
要維修,不好意思,歐美已經停產類似裝置,沒有配件兒,想要,就必須重建生產線,10億美元的生產線啟動費用,土豪先生您看是不是先幫著報一下。
中東和北非國家雖然有錢,但也經不住這麼折騰,於是咬著牙幫一堆高價買來的廢銅爛鐵塞進倉庫裡,權當是買了一堆開不上超級跑車了。
可這麼下去不行呀,位子和麵子同樣保不住不說,還要被人戳著脊樑骨罵敗家子兒,於是這些有識之士就開始從發展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了,那就是怎樣的技術路徑適合他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找來找去,唉~~中國的技術路徑很不錯,從建國到現在半個世紀,航空工業建立也不過四十餘年,居然能夠生產出中型戰鬥機不說,還能將重型戰鬥機國產化。
誰要知道雖然中國現如今的gdp排進前十,但人均gdp甚至還不如中東北非國家,民眾的知識結構和素養更是相去甚遠,就別說本科以上學歷的佔比了,就算是大專以上的佔比還沒有中東北非的本科佔比高。
結果就是這樣的國家能夠生產出讓他們直流口水的航空工業產品。
這讓那些有識之士驚愕的同時,又特別的興奮,覺得中國的技術路徑應該能成為他們解決航空工業發展的他山之石,畢竟那麼貧窮的中國都能行,我們這些土豪怎麼就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