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無葬身之地。
對騰飛廠來說還真就沒什麼打緊的,因為在機械裝置領域胳膊腿又不是啥血肉之軀,沒了可以再換,日本的光學厲害,聯邦德國的也不差;美國的積體電路很強大,日本的也沒落後多少。
既然可替代,那有什麼好怕的?
更何況,莊建業難道就不會在國內佈局嗎?不說別的,華北光學研究所最近就很積極,騰飛廠每年在鐳射元器件一項上就進口超過三百萬人民幣,周磊早就看得眼熱了。
如果騰飛廠那些應用鐳射技術的成套裝置能夠推廣鋪開,市場更是會呈幾何量級增長,到時候的價值就不是幾百萬,而是幾千萬甚至是上億。
這麼大的蛋糕全都讓國外的廠家吃掉,周磊和他的華北光學研究所只能用痛不欲生來形容,所以這段時間華北光學研究所一直在做進口替代工作,如今已經有兩種關鍵元器件成功應用到鐳射精準測量系統上。
就是鐳射蝕刻機上的二氧化碳鐳射器,華北光學研究所也取得相當大的進展,相信用不了多久,這個關鍵元器件就可以被國產代替。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航空計算機研究所身上,他們同樣在騰飛廠一系列專業生產裝置的研製上看到了龐大的市場機會,如今已經從最開始的兼職配套,到現在開始成立專職的直屬業務部門,從事工業領域的計算機研製、工業軟體開發、自動化控制等業務。
甚至連十號工程的參與方,飛行機械研究所,也開始在這方面與騰飛廠深度合作,從而進軍專業裝置的配套業務,進而在高階製造領域分一杯羹。
出多少力,就分多少錢。
這是一個連農民都知道的樸素道理,在專業裝置這個高階製造領域,莊建業便將這個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騰飛廠歡迎國產,同樣不排斥進口,但前提是要符合騰飛廠的標準,基於此,一切衍生出來的龐大市場,騰飛廠可以與國內外的合作伙伴一同分享。
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的胸懷,更是一個航空專業裝置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基於此,騰飛廠不但需要進口,而且需要大量的進口,因為這不單單是為了解決騰飛廠自身的生產問題,更是重新定義專業製造裝置標準,實現國內在高階製造領域彎道超車的一次長遠佈局,畢竟騰飛廠要向航空專業裝置領導者這個小目標更進一步,就必須要定標準,立規矩,讓後來者只看到背影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