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外,實際效果也就是多消耗幾枚戰術核武器。
令這些真正大佬忌憚的是蘇聯伴隨著戰略核導彈試射過程中兩次反衛星實彈發射,以及隨後的兩次衛星的快速補充發射。
這說明蘇聯不但具備極強的反衛星戰鬥力,更擁有在自身衛星遭遇損失後快速補充的能力,等於是說蘇聯隨時能把敵方設在外層空間的“眼睛”一顆顆戳瞎,而自身根本不怕對方有同類手段,因為他們的快速補充能力完全可以彌補損失。
屆時單向透明的戰場就可令蘇聯軍隊為所欲為,直接打得兩眼一抹黑的敵方找不到北。
而這也直接催生了數年後自由美麗間的星球大戰計劃,沒辦法,實在是自由美麗間人害怕了,你蘇聯有這麼強的外層空間控制力,這要不是不搞一搞,以後自由美麗間的衛星、太空梭還不得跟靶子一樣被一個個打下來?
乾脆,直接把你們的能打擊外層空間和遠距離目標的能力封死,如此才一勞永逸。
由此可見反衛星與快速發射能力是有多麼的重要。
反衛星這塊,中國騰飛經過多年的研發和努力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就比如說lyj—18空天防禦導彈系統,作戰目標是中近程彈道導彈,可換做是中低軌道的衛星的話同樣可以輕鬆擊落,完全沒有技術障礙。
可相較於突出的反衛星能力,快速發射能力方面中國騰飛就乏善可陳了。
當然,國內不是沒有這方面的研究,可借用官方的表述則是國內航天今年進步巨大,但依然有很多不足,相較於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一個很多和一個較大差距便道出了現實的無奈,儘管知道快速發射的重要性,但因為要彌補的短板太多,根本沒辦法集中資源和力量重點突破。
沒辦法,幾個航天院的擔子實在太大,一個載人航天就是個天大的工程,在累加df—5系列的改進;陸基機動式戰略導彈的研製;海基戰略導彈的研製以及其他中程導彈的規劃,光這幾個大專案就夠他們忙的腳不沾地,哪裡還有閒工夫弄什麼快速發射系統?
莊建業正是瞧準這個檔口,開始在快速發射領域發力,從而突破中國騰飛有星無箭的窘境,徹底完成航天全產業鏈的佈局,於是毫不猶豫的選擇長海固體火箭研究所,這家曾經參與過第一代固體戰略導彈試驗型號研製的科研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