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時間緊,任務重,容不得中國騰飛一點一滴的摸索,那就只能找些“捷徑”。
域外某大國自然是不可能的,左右一看,也就是俄國上下左右最合適,至於能不能實現……說實話莊建業覺得可行性還是蠻大的。
畢竟是形狀記憶合金的製造技術,哪怕是不成熟的,那也是在世界範圍內打著燈籠難找的存在。
更何況,就算這套工藝不成,莊建業還有另一個大殺器,柔性蒙皮來跟老毛子交換,就不信在下一代作戰飛機某些關鍵領域已然乏力的俄國人不動心。
當然了,莊建業所提供的柔性蒙皮只是某些形狀記憶合金與特種橡膠蒙皮結合的簡單產物。
充其量不過是對機體某些複雜的伺服機構和傳動機械結構的簡單替換罷了。
原理也很簡單,那就是利用形狀記憶合金在不同溫度下延展和收縮的特性,來控制飛機襟翼或副翼等活動部件。
以此達到結構減重,增加飛行效能的目的。
美國的f—14、f—18以及改進型的f—15都利用了這套柔性蒙皮替代了部分傳統的傳動結構,令飛機效能得到極大提升。
中國騰飛與東北航空集團合作研製生產的殲—8e上也採用了這項技術,從而部分替代了傳統機械傳動結構,令殲—8e副翼和舵面的控制結構更加簡單高效。
當然了,光憑這麼簡單的入門級柔性蒙皮,根本沒辦法參與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
要知道下一代作戰飛機為了突出隱身效能,機體表面不能出現任何有助於雷達波反射的縫隙;同時為了突出高階機動性,襟翼、副翼、舵面的靈活度要更高。
這就要求各個傳統翼面與主體必須是一個整體的同時,操縱系統的延遲效應要無限趨近於零。
傳統的伺服機構與機械液壓結合的傳動組合已然不適應新一代作戰飛機的設計要求,急需另一種全新的機構來代替。
中國騰飛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形狀記憶合金為基,與碳纖維相結合,融入和變形特種矽膠的一種特殊的金屬基複合材料。
材料內部可植入整合控制晶片,透過機載計算機,控制材料周圍的溫度,令材料內部的形狀記憶合金纖維收縮和延展,從而達到副翼、襟翼以及舵面動作的目的。
這便是當今世界航空技術領域的絕對前沿,變體機翼。
即整體機翼不再分副翼和襟翼,但這款機翼不但能夠做出副翼和襟翼的效能,而且靈敏度和實效性較之傳統的複雜機翼還要出色。
目前這類應用於下一代作戰飛機的變體機翼已經在中國騰飛的真龍2試驗驗證機上進行了試飛,效果出奇的好。
不但在結構重量上降低了18,整體的載荷提高了5。
下一步,中國騰飛準備在這種一代變體機翼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令整個機翼全部用所開發的先進柔性蒙皮製造,從而令新一代變體機翼不但能夠實現襟翼和副翼的功能,還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增大或減小機翼的橫截面,以此增加飛機的升力或減少飛機的阻力。
令變體機翼朝著更加智慧化的自適應機翼方向邁進。
正是因為手裡握著更加先進的技術,莊建業這才會毫無顧忌的敢拿技術換技術。
巴洛托夫哪裡知道莊建業背後還有這麼多花花腸子,還以為中國騰飛是掏空家底兒來換他們先進防空反導技術的。
對此巴洛托夫到是沒有直接答應,畢竟先進防空反導技術可不是他一個上校能夠決定,但也沒有把話說死,畢竟巴洛托夫可是要成為寡頭的。
既然能用技術換技術,就等於是說他這個中間人有機會兩頭通吃。
作為中間商還有什麼比這種模式更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