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實際驗證的裝置都沒有。
因為國內沒有一座像樣的高超音速試驗驗證風洞。
這就好比費勁巴拉的打好一把菜刀,結果發現沒有磨刀石,開不了刃,這誰知道菜刀的好壞。
彈道導彈分導式彈頭末端制導紅外凝視成像系統同樣如此,你說你突破了,沒有高超音速的風洞做驗證,誰敢信?
有人說,這有什麼的,裝進彈頭實際打擊發不就行。
那就真是站著說話不要疼了,以為運載貨架是你家白菜地裡的馬鈴薯啊,說拔地而起就拔地而起,跟不要錢似的,那可是運載火箭,成本隨隨便便就能上億的運載火箭。
這麼搞別說國內,就是財大氣粗的美利堅,也經不起這麼敗家似的瞎折騰。
所以解決的辦法還是造一座高超音速風動群,利用等比例模型,在這類風動群裡做論證性試驗。
問題是這類堪稱國之重器孵化器的重要裝置,世界上可沒幾家能做的,掰著手指頭數一數,除了美國就是俄羅斯。
美國就不用想了,這麼重要的東西,恨不得爛自家鍋裡,別說賣了,碰一下都敢跟你呲牙。
俄羅斯雖然經濟半死不活,社會治理一塌糊塗,但在關鍵領域還是有明白人的,所以俄羅斯人不但不賣,甚至還在咬著牙做相關的論證試驗,畢竟俄國人除了核大棒外真沒有可炫耀的東西了。
買是沒希望了,只能自己造,可自己造說得容易,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沒有經驗,沒有技術,完完全全的從零開始,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正因為如此當總部提出興建超高音速風洞時,不少單位是有疑慮的,當然支援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就有騰飛集團的莊建業。
於是總部發起的超高音速風洞建造專案中的合作名單中不出意外的有了騰飛集團的名字。
莊建業對此可謂是舉雙手歡迎,因為參與到這個專案的單位,未來將優先使用超高音速風洞,騰飛集團未來的目標可不只是在大氣層以下,而是汪洋的星辰大海,所以超高音速風洞對騰飛集團顯然是剛需中的剛需。
當然了未來的優先使用權可不是白拿的,專案運作時自然要各方按比例分攤高昂的研製費用。
騰飛集團分擔的比例不算多,只有1856,但絕對數卻高得嚇人,每年至少35個億。
再算上其他雜七雜八的研製專案、合作專案,莊建業掰著手指頭一算,又沒錢了,怎麼辦?當然是盤盤家底兒,把能換錢的一股腦的推出去換錢了,若非如此,莊建業憑什麼急吼吼的帶著ty—6奔赴長三角災區,還如此熱情的接待陳放一行,究其根本只為一個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