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年正式流通的歐元。
此舉不但損害了美國軍火商的利益,更是直接挑戰了美國金融資本的利益。
當然,傷害最大的還是堪稱美國製造業支柱的航空巨頭們。
而且這些美國航空巨頭們越看這幾個“風”的行事風格,越像當年的空客a300半路截胡美國民用客機市場的套路。
當年礙於冷戰共同對抗蘇聯,加上美國國內波音、麥道、北美、洛克希德等巨頭諸侯林立,相互攻伐,這才給了空客可乘之機。
而如今隨著冷戰結束,美國航空巨頭同樣順勢而為,開始了內部整合,波音兼併了麥道;洛克希德與馬丁愛麗塔合併,從而組成波音和洛馬兩大超級航空航天覆合體。
再加上冷戰的勝利和唯一超級大國的威勢,美國人怎麼可能讓歐洲人蹦躂起來?
歐洲人不是要“風”嘛?那就乾脆讓他們“瘋”好了。
於是一擊抽風藥就給歐洲人灌得如痴如醉。
y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向歐洲盟友完全開放,向要下一代作戰飛機嗎?那就別在為沒日沒夜的辛苦而煩惱,也不用在跟資金短缺而痛疼,加入y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專案吧,山姆大叔用信譽保證,下一代戰鬥機你值得擁有。
訊息一出,美國安排在歐洲內部的抓手,著名攪屎棍,作妖小能手英國直接放棄歐洲下一代作戰飛機談判,加入美國的y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專案。
英國人這一走,等於是在歐洲下一代作戰飛機上來一個釜底抽薪,沒辦法英國雖然樣樣拉胯,但又兩項卻是冠絕歐洲,一個是航空發動機,另一個便是航空工業設計。
別看這兩個領域不顯山不漏水,然而歐洲有了這兩個領域,任何航空工業品都不是問題,一旦失去,再好的航空工業品也休想在一個成品。
正因為如此,英國人的離開便預示著歐洲人的下一代作戰飛機遭遇重大挫折。
是的,只是挫折,並沒有完全gg,畢竟都是老牌工業國的集合體,底子還是有的,只要歐洲人咬咬牙,努努力,沒了英國還是有希望的。
問題是在這個時候不少歐洲人慫了,覺得美國聯合英國根本不可戰勝,與其正面硬剛,還不如妥協跟隨,於是義大利和西班牙迅速倒戈,投向美國航空巨頭。
這兩個國家一走,便徹底預示著歐洲下一代作戰飛機計劃胎死腹中,沒辦法,儘管義大利和西班牙比不上英法德,但兩個國家確是歐洲航空製造領域最頂級的供應商。
西班牙的複合材料和自動鋪絲機都是不亞於美國貨的存在;義大利的大型航空龍門機床、柔性夾具等方面獨領風騷數十年,連傲視機械製造的德國裝置都不得不歎服。
這兩個國家一扯,就預示著歐洲下一代作戰飛機的脊樑骨完全斷掉。
俄國和歐洲都如此,騰飛集團就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