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過來。
就比如說反輻射技術資料旁邊那厚厚一堆無人機遠距離操控裝置和探測裝置設計、加工以及組裝技術範本就挺好,如果h公司能把他們應用於ty—2c無人機平臺上那款最新式的無人機操控和偵察裝置一併拿過來,莊建業別說維持一萬美元了,就是再降兩千美元都幹。
可惜h公司沒那麼傻,只把最初的發現—1上的操控和探測裝置技術交給騰飛廠。
除了感謝騰飛廠危難之際的援手外,h公司索性把他們的發現—1無人機全權交給騰飛廠生產。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h公司有多好心,而是如莊建業早前預料的那樣,由於無人機業務的持續擴大,種類的增多,h公司這個底子為皮包公司的企業產能嚴重不足,特別是美軍的超級大單砸下來後,h公司根本無力負擔三種無人機的生產,只能向外轉移一種。
最先進的自然不能交給別人,於是發現—1便成為技術轉移的絕佳目標。
對此莊建業沒有任何異議,h公司的發現—1具備兩百四十公里的飛行距離,但它的母型號,騰飛廠的ty—2卻只有幾十公里的有效距離。
兩者平臺沒有任何區別,差就差在操控的航電裝置上,人家h公司能夠依託美國強大的電子裝置製造產業和通訊裝置產業,輕鬆的做出超過兩百公里的事實操作和偵察裝置。
反觀騰飛廠,使大勁也達不到人家h公司的一個小腳指頭,沒辦法兩者在電子裝置領域的技術差距太大。
這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趕上的,需要時間去追趕,對此莊建業還是很有信心的,不說別的,h公司這次技術轉讓,就能彌補國內多個領域的空白。
更何況h公司覺得技術一般的東西不見得就很差,關鍵看跟誰比,美國人最先進自然比不了,可跟國外其他國家比優勢還是很明顯的,至於國內……好像還沒有可比的。
總而言之還不錯,所以h公司交給騰飛廠全權代工的發現—1無人機的出廠價也要相應的提一提,畢竟不止是做平臺,而是開始做整套系統,10萬美元的單價就太虧了,於是莊建業將四架發現—1無人機與一個地面站和一輛後勤保障車打包,組成一整套系統,供貨價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