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騰飛集團被幾輪融資過後,股份只剩下可憐118。
然而阿隆多並沒有止步,隨後繼續定向蒸發,進而在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三地同時上市,騰飛集團的股份被進一步稀釋到67。
以至於連前十大股東都沒排上,成為無足輕重的普通持股的投資者。
而阿隆多經過一番嫻熟的資本操作不但牢牢把控住泰國皇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控制權,跟成為未來泰國經濟轉型的基石。
有了控制權,具備了初步航空製造能力的泰國皇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自然要為泰國政府制定的經濟轉型鞠躬盡瘁,所以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產品,一來能提高泰國的國際形象,打擊區域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印尼宇航工業集團。
二來便是透過新產品崛起高額利潤,以便為泰國政府經濟轉型積累資本。
介於當初t—9型飛機的失敗經驗,阿隆多絕對通用飛機有些不靠譜不說,就算造出來也體現不出泰國皇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實力。
畢竟四平八穩的通用飛機知名度太低。
戰鬥機的到是抓人眼球,且利潤率更高,問題是泰國皇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根本就沒那個能力去造,於是思來想去,阿隆多最終將目標定在教練機這個低調卻不簡單的機種。
當然,如果沒有當初跟騰飛集團合作改進“風扇教練”教練機的經歷,阿隆多這個門外漢也不會發現此類機種會有這麼大的潛力。
是的,不是一般的大,而是非常巨大,巨大到什麼程度?
未來全球範圍內,各型別教練機的缺口將達到三千到五千架。
沒辦法,如今世界範圍內的教練機絕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型號,其他不論但就說冷戰兩大巨頭美國和蘇蘇聯。
美國的主力教練機是t—38,服役於五十年代末,眼瞅著要四十不惑了。
蘇聯的主力教練機是捷克的l—2939系列,同樣是五十年代投入使用,也是奔四的老爺機。
連美國和蘇聯都如此,其他國家就更加不堪,如果各國空軍一直保持現有主力機種不變也行,老爺機就老爺機,修修補補還能湊合。
然而隨著海灣戰爭人們看到三代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潛力和優勢,不少經濟有所建樹的國家便開始躍躍欲試準備引進一批三代機作為空軍的中堅力量,如此需求下,飛行員的培養和訓練勢必要跟得上時代的脈搏,於是可以用於第三代戰機訓練教學的教練機無論如何也要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