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震動效果,主要還是市場預期導致的。
中國騰飛先前履行波音和空客終止合作的協議,雖然也是對全球航空產業一個巨大的利空,但市場普遍認為還是有轉圜的機會的。
畢竟中國騰飛的生產線還在,技術能力還在,人才隊伍也在,只要兩大巨頭和中國騰飛坐下來好好談一談,達成一個多方共贏的協議不是不可能。
結果,中國騰飛居然因為冰凍自然災害這個不可抗力因素,直接導致相關生產線徹底停掉,等於是說把市場僅有的那一點兒信心給連根幹掉了。
就好比是開盲盒,心裡期待的弄出一個限量款極品,結果開出卻是一個最垃圾的淘汰款,那種心理落差簡直不要太崩潰。
於是投資者的心態崩了,全球航空產業劇烈震盪。
最先扛不住的就是空客。
按理說這些年空客的發展很快,為了降低成本,空客在全球市場化配置方面比波音的步子邁的更大。
也正因為如此,從基礎的鋁鋰合金、鈦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芳綸纖維;到成品的鉚釘、液壓元件、蒙皮元件、伺服機構等零部件;再到更大的分段、機翼結構、水平尾翼舵面,甚至是中央翼盒模組……
幾乎是把能夠外包的東西全都包了出去。
留在法蘭西總部的只有相關的設計部門,研發部門和飛機總裝廠。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空客為了進一步壓縮成本,從而與波音展開競爭,每一年都要對各配套供應商進行一次產品質量評估和成本的集合競價。
以便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到價效比最高的相關產品,以此控住空客系列飛機的總體成本。
從2002年以來,中國騰飛及其控制的關聯企業所形成的騰飛系,已經連續五年成為空客最大的海外代工集團。
而且所佔比重還在逐年擴大,截止2007年11月,光中國騰飛一家就佔到空客系列機型總配套的384,如果算上其控制的關聯企業,佔比更是高達45。
反觀整個歐洲,其佔比不過才22,還沒有中國騰飛一家多,就別說跟整個騰飛系比了。
正因為如此,當中國騰飛接受兩大巨頭的終止合作決定後,空客說實話心裡是有些發慌的,可為了維護巨頭們的體面,再加上美國方面的供應商承諾他們可以替代中國騰飛的份額,於是空客就咬著牙硬抗下來。
結果卻發現,他們空客抗下的不是所謂的壓力,而是幾乎所有不可承受之重。
美國的供應商先不說能不能有能力提供空客物美價廉的配套產品,即便是能,人家的出貨期也是非常的長,因為這些美國供應商按照現行的商業規則和法律,是要優先供給波音這位美國自己的親兒子的。
所以空客想要相關產品,不好意思,你得等波音用完剩下的,你在拿錢買。
當然如果能如此,空客捏著鼻子認了也無所謂,可問題是美國的配套供應商根本就拿不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價格貴的離譜不說,因為模具和材料等原因,生產空客的相關零部件,不少美國供應商還要重新設定生產線,這筆不小的開支毫無例外的也被算到空客的頭上。
如果不想用,也沒問題,波音系列飛機的配套零部件不用建立專門的生產線,可以隨便用。
空客到是想這麼幹了,問題是真要乾了,將會面臨波音無休無止的法律訴訟,沒辦法,小到一顆鉚釘,大到飛機的氣動外形,先行一步的波音恨不得在每個環節上都設定技術、智慧財產權的壁壘。
也正因為如此,波音飛機的艙門往左開,空客就反其道而行之往右開;固定螺栓波音順時針擰;空客的就要逆時針擰,弄得兩家跟精神病一樣,你這樣,我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