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和航空專業機械裝置上的工控軟體做了深度繫結和結合。
尤其是整合了柔性工裝的大型七軸五聯動龍門車銑複合加工中心這類大型加工裝置,jsnb系列工業設計軟體與工控軟體幾乎是無縫連線。
正因為如此只需一根傳輸效率高的光纖連線,設計部門的資料就可直接傳輸到裝置上,自動的完成工控轉換,實現自動化加工。
稍微差一點兒的也可以利用u盤或行動硬碟,將設計資料輸入到加工裝置的工控模組上,從而識別相關資料,實現製造上的效率最佳化。
然而無論是前者的豪華版還是後者的暢享版,這麼多年各大航空製造商因為這套模式早已形成很深的慣性依賴,甚至某些大膽的製造商甚至都將這類裝置的工人隊伍進行了最佳化,把上了年紀的老師傅們全都清理掉,用的都是學裝置維護類的年輕人。
反正只需要u盤,甚至一根光纖就能解決的事兒,自然用不上那麼多人,這也就罷了,得益於這類區域性打通設計與製造帶來的便利,不少航空製造商加大了對中國騰飛相關裝置的採購,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彰顯了這些企業在先進製造領域追趕世界水平,敢於突破創新的精神。
而這種精神稍微轉化下就是妥妥的政績,正因為如此,過去幾年別看中國騰飛與各大友商打生打死的,友商們採購中國騰飛的專用裝置卻一點兒都不含糊,大方的不要不要的。
就拿東北航空工業集團來說吧,去年還花了3億人民幣買了兩臺六米廠的龍門車銑複合加工中心,替代從俄國進口的老式龍門銑床,用於殲—11的翼身融合結構的精密機加工。
所以廢棄jsnb系列工業設計軟體可不止是淘汰一款軟體那麼簡單,等於是把航空製造商這麼多年耗費巨資採購的大批中國騰飛專業裝置一併給淘汰了。
因為中國騰飛的東西根本就不相容其他品牌的設計軟體不說,就連工控軟體的操作都是擰巴的,這讓淘汰大批操作崗的航空製造商們怎麼活?
難道就真的眼睜睜看著當年的政績變成了劣跡?
當然,就算是某個航空製造商以超強的能力克服了上述所有的困難,真的淘汰了jsnb系列工業設計軟體,可以自豪說自己可以採購法國或美國貨代替,但最後上級主管部門那一關也沒發過。
因為涉及到諸多敏感的製造類資料,特別是重點行業的核心資料,上級主管部門對國外的相關軟體審查十分嚴格,就是怕國內的相關資料洩露出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正因為如此,不少重點行業除了中國騰飛的jsnb系列工業設計軟體外根本就沒得選擇,除非你跟上級有關部門作對,但那樣的後果只要智商線上的人都懂得。
所以莊建業對各位專家的表演權當是看戲,老子是上級認證的壟斷,敢不用?試試就等於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