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論是驚訝的,震驚的還是疑惑的,都不約而同的沉默了。
就連在臺下積極準備,想要等會兒上臺用自家的殲—11改硬懟fc—23艦載機的黃峰也是囁嚅了下嘴,最終將想說的話咽回到肚子裡,沒辦法實在是實力差距太大。
如果只是一款fc—23艦載機也就罷了,哪怕中國騰飛的高,技術先進,可黃峰還能用成熟度不高,後勤保障和維護性差等胡攪蠻纏的理由抗衡一二。
然而這一切隨著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的出現全都打亂了。
原因很簡單,人家中國騰飛這一次拿來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艦載戰鬥機競標方案,而是一整套艦載航空兵的作戰體系!
中評專家組的專家和海軍的領導、首長們或許出於海航部隊裝備蘇—27、蘇—30的習慣,更傾向於他們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殲—11改,即便是覺得fc—23艦載機效能更好,技術上更強,但從成本、後勤維護和飛行員訓練等綜合因素考慮,可能最終還會傾向於殲—11改。
問題是選擇殲—11改之後怎麼辦?
若是沒有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的出現也就罷了,反正俄國人的庫斯涅佐夫號也就是裝載二十多架蘇—33和幾架直升機就開始在大洋上到處亂跑,國內有樣學樣也不算丟人。
可隨著中國騰飛推出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那種湊合的做法勢必會被海軍說拋棄,畢竟海軍對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可從沒有湊合的意思,如果能將其按照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配置補全輔助機型,從而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海軍自然會毫不猶豫的一頭扎進去。
如此一來殲—11改可就尷尬了,究竟是殲—11改適應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還是讓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去適應殲—11改?
其他人不知道,當年在莊建業手下幹了五、六年的黃峰太清楚這位前boss的處事作風了,無論兩者誰適應誰,莊建業都有一萬種理由將殲—11改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不說別的,光航空發動機艦上維護這一項,就能讓殲—11改成為遭到唾棄的理由,因為殲—11改使用的al—31系列和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所使用的wd—70j-neo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根本就是兩個互不統屬的獨立維護體系。
世界上無論是哪國海軍,只要腦袋沒秀逗的話,都不可能在狹小的航空母艦內設定兩套相互獨立的航發維護區。
如此一來海軍勢必要做個二選一的選擇題,在外人看來殲—11改作為作戰主力,裝備數量多不說,攻擊力也更強,應該選擇殲—11改。
但黃峰卻知道相較於殲—11改,海軍更看重的卻是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沒辦法,實在是在滑躍起飛狀態下還能做到滿油滿載起飛實在真t的香。
再者說殲—11改又不是唯一,中國騰飛的fc—23不是可以頂上嘛,屆時不但發動機都是系出同源的產品,系統兼的融合也更為順暢,而這些看不見摸不到的細節可都是艦載航空兵實打實戰鬥力。
更何況,以黃峰對莊建業那種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深刻認識,並不認為這次湯莉莉只會亮出fc—31和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而是會將整套艦載航空兵完整配置給搬出來,如此才能全系統整合的優勢,從他們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身上碾壓過去。
事實證明,黃峰不愧是當年莊建業的得力助手,就在湯莉莉簡單介紹完運—15i艦載多用途運輸平臺後,手裡的遙控器輕輕一按,身後螢幕上的畫面隨之切換成一幅巨型的航母影象,隨即湯莉莉用鐳射筆在影象上點了點:“作為一個致力於艦載機研發二十年的企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