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亮家底兒(1 / 2)

</dt>

其實不只是大領導,驚疑這個問題,包括軍內大領導在內的一眾領導和首長都對這個問題非常的關心。

三天一下飛機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產能竟達到一個令人吃驚的程度,而產能的爆發就意味著飛機生產數量的極具提升,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十分巨大。

二戰時期蘇聯人是怎麼壓垮德國人的?不單單是軍隊的英勇善戰,更是武器裝備產能的大爆發硬生生堆死德國人的。

就比如說庫爾斯克會戰結束之後,蘇聯人總結的經驗就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只要一一方比另一方多三百輛坦克和兩百架作戰飛機,多的那方就會贏得勝利。

正因為如此,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武器裝備的產能變成為各個國家追求的終極目標。尤其是航空航天領域由於門檻高、技術難度大,歷來成為武器裝備產能的短板所在,特別是隨著航空器、航天器的快速迭代對技術、人員、裝置的要求越來越專業化,導致在某些工藝和生產方面想提高產能十分困難。

旁的不說現如今那個航空器、航天器上不用一些碳纖維複合材料?如果沒有自動鋪絲機的話,就憑人工一層一層如同泥瓦匠般將一張一張碳纖維材料疊放在一起,最終構成一個飛機框架。

少說也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還是熟練工人才能達到的程度,根本就是想快都快不起來。偏偏自動鋪絲機的生產和製造基本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手裡,高階的人家不賣低端的你買了也沒什麼用,因為只能用在小型飛機或輕型飛機上,稍稍涉及到敏感,人家就會透過內建的gps定位系統將裝置鎖死讓你用都沒得。

這也是為什麼,二戰結束後蘇聯能夠瘋狂爆產能,等到了七八十年代卻在三代機、大型民用客機,甚至是一度獨領風騷的大型運輸機方面的產能逐漸跟不上節奏的原因所在。

因為以往蘇聯人簡單粗暴的生產方式已經不適應日益精密化的航空、航天生產製造。

返回到國內,國內的航空航天產業根子上還是學習熟練的那一套,所以六、七十年代生產殲5、殲6這類複雜程度相對較低的一代機的時候還能用規模去爆才能,等到了殲7、殲8這樣相對複雜一點的二代機的時候,規模邊際達到了極限產能也出現了個瓶頸。

到了運9和轟6改的時候,複雜程度更高技術要求更大產能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往往一個月甚至是兩個月才能出產一架飛機。

儘管如此如此低下的產能還能把各個配套廠商和組裝廠忙了個半死,平時還好這要是在戰時工廠受到攻擊,如此可憐的產能極有可能會被直接打斷,從而讓國內失去運輸機和轟炸機的戰時生產能力。

這便是大領導他們一直擔憂的問題,所以當他聽說騰飛集團能夠做到三天總裝一架飛機的時候,除了震驚之餘,更多的是好奇。

實在是忍不住內心的衝動想要看看騰飛集團是怎麼辦到的。

要知道莊建業所說的三天一架,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小型飛機和輕型飛機,那可是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25噸的運—18nb運輸機,不禁能夠承載三十餘噸的載荷,實現全疆域運輸,且透過快速改裝能夠成為優秀的空中加油機。

甚至經過大概,能夠具備一定的轟炸機功能。

無論從技術上、能力上、效能上,都遠遠超過一、兩個月才能生產一架的運8,這樣的情況下騰飛集團能說三天生產這麼一架複雜的飛機,吹牛皮倒也罷了,若是真的,可以想見。對國家的戰略助力將是根本性的。

不說別的,一旦東南沿海進行軍事鬥爭,航空裝備受到巨大損失。國內要是有幾條騰飛集團這樣三天能生產一架大型飛機的生產組裝線,戰時的補充將不再是個難題。

所以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