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這樣一個預期,當接到中國邀請,觀摩空降兵部隊在喀喇崑崙山東麓舉行實兵實彈演習時,莫斯科方面便派出了在諾羅科夫前往,以便在觀摩過程過中實際檢視中國軍用航空器的短板,從而規劃讓俄羅斯航空工業界針對中國的市場攻略更具可行性。
結果,一場比演習更貼近實戰的救災行動過後,諾羅科夫傳回來的訊息卻讓俄羅斯航空工業界有種一切努力可能全都白費的既視感。
採用兩臺渦扇發動機的運—17效能優異也就不說了,關鍵是採用的動力也開始國產化,而且使用的還是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完全摒棄了俄國貨。
這也就罷了,在直升機方面,中國同樣進步顯著,不但擁有4噸級的直—12,而且還研製並裝備了8噸級的直—15,配合從美國進口的s—70“黑鷹”直升機,組成十分優異的高原直升機天團,不但順利完成救災任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成為受災哨所重建的重要運輸工具。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積極研製噸位更大的直升機,據可靠訊息,一款15噸級的大型直升已經開始前期的地面靜力測試,預計21世紀初便會形成初步的裝備能力。
種種訊息對俄羅斯航空工業界來說無異於是一道又一道的重擊。
如果什麼東西中國人都能自己做,然後依靠自己國內高速發展的市場把紅利吃光,還有他們俄羅斯航空工業什麼事兒?
難不成以後除了蘇霍伊這樣的重型戰鬥機生產企業外,其他的俄羅斯航空製造商都要去死?
俄羅斯那些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大佬們再混蛋也知道這麼幹不行,那怎麼辦?
當然是對弱小的壓榨,跟有實力的聯手了。
於是同樣是俄國研製生產的米—171直升機,給有能力生產直—15的中國報價是650萬美元,對新德里就獅子大開口飆到4500萬美元。
雖然給中國的價格優惠到爆炸,可也別覺得老毛子真的心善,事實上俄羅斯人真實的目的就是想用這種低價傾銷的方式擴大市場佔有率罷了。
至於所謂的合作同樣是這個目的,你有實力,那就趁著你還沒完全成長起來以合作的方式把主導權攥在自己手裡。
問題是,俄羅斯這幫航空工業界的高管和專家們算盤打得是不錯,奈何超級大國的老大哥風範享受的太久了,突然屈尊想要跟以前的小徒弟平起平坐的搞合作,心裡那個落差呀,根本就不足跟外人道。
一時間端著的架子根本放不下來,再加上隨意慣了的莊建業這麼一搞,當時幾個脾氣火爆的俄國專家就火了,很不客氣的跟陪同過來的官員質問道:“這才多少年,我們當初手把手教出來的中國航空工業就墮落成這個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