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方面壓縮騰飛廠的自主空間。
哪成想人家反手一個簡配,直接就把這邊抽得腦袋嗡嗡的。
而且理由還很充分,按照你的技術要求來,就得這麼辦,質量有問題?我也沒辦法,你們h公司非要這麼幹,騰飛廠拿錢辦事兒,就聽你的嘍,至於原因,你們h公司提供的技術要求,我們騰飛廠上哪兒知道?
李斯特都t快瘋了,如果h公司知道是怎麼回事兒,還急吼吼的找騰飛廠幹什麼。
結果李斯特這邊拼命催促騰飛廠查詢原因,騰飛廠乾脆徹底關閉所有無人機生產線,開始停產整頓。
本來被美軍質疑質量問題,嚴厲問責,司法部那邊也是一個賠償接著一個賠償的敲h公司的竹槓,再加上眾多的美國國內使用者的索賠訴訟。
h公司頓時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結果騰飛廠在這個時候停產整頓,無異於是把h公司往斷頭臺上又送了一程。
偏偏這個時候美國幾大航空巨頭蠢蠢欲動,準備藉機把h公司這頭肥羊給吞了。
沒辦法,美國的商業邏輯就是這樣,h公司把騰飛廠當成肥羊,波音、麥道何嘗不是把h公司當成肥羊。
在如此危急關頭,h公司的董事會突然發生分裂,被李斯特和林德曼包裹很好的短板頓時就暴露出來,那就是一個毫無技術基礎可言,用純資本和所謂的商業模式構建的所謂航空技術公司,就是個毫無風險抵抗能力的皮包公司。
沒有意外還好,一旦有些風吹草動,內外交困之下,很有可能被嚴酷的商業浪潮一波帶走。
飄搖的h公司就已經身處巨浪之下,只要下來,h公司就會粉身碎骨,如果h公司只有一個李斯特的話,h公司十死無生,好在他們還有個叫林德曼的老爺子,雖然視財如命,但也的確是個狠人。
接替李斯特掌舵h公司便壯士斷腕,砍掉所有的外聯皮包公司,隨即將質量問題一股腦的堆到這些關聯公司的頭上,聲稱他們提供的原材料和部分外包專案出現違規,導致h公司的產品出現問題,所以h公司不是始作俑者,而是跟眾多客戶一樣,也是一位受害者。
此次,不惜任何代價滿足騰飛廠的要求,為此林德曼將之前用於收購的十億美元轉為專項資金,主要目的就是應對騰飛廠任何獅子大張口的要求。
最後就是透過自己在老兵協會的人脈,穩住軍方和司法部的這兩個巨頭,同時高價聘請遊說公司,對重要的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進行公關。
一系列舉措下來,h公司總算轉危為安,而其中專門應對騰飛廠的十億美元起了關鍵作用,因為這種這種慷慨砸錢的舉措,終於是“感動了”騰飛廠,這才重新恢復生產,有了產品,h公司才有跟美軍等重要客戶繼續討價還價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