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即落,電話就被結束通話,魏廣平呆了半天,這才意識到對方已經結束通話了電話,心裡也漸漸恢復平靜,還說出去,這麼粗的大腿,只要能抱住,連老婆都不告訴,哈哈~~這下零度廠發達了。
“老解,讓e裝置辦公室的人去會議室……不,去禮堂,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宣佈!”放下電話的魏廣平可謂意氣風發,言語透著壓抑不住的興奮。
先不說魏廣平的激動,也不說郭曉波的沮喪,咱們把視線拉回到騰飛廠旁邊新建的居住小區裡,前不久剛從平房裡搬到新家的莊建業蒙著被子躺在床上,鬱悶的差點兒想哭。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騰飛廠申報的兩項“七五”計劃專案被上級毫不留情的打回來,別說入選國家級的“七五”計劃名單了,就連部委的也沒輪上,最後只有當地的浣城市將這個兩個專案當做為數不多的工業發展規劃,納入市級“七五”計劃發展名單。
每年可以從市財政獲得五萬元的專項扶持款。
問題是這點錢也就能承擔燃氣渦輪動力裝置兩個小時的油錢,或是碳纖維複合材料兩根編制線的錢,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好在魏廣平不知道這些事兒,否則他的三觀絕對會崩塌,莊建業不是能量超大的高人嘛,零度廠的專案都能納入國家級的“七五”發展規劃名單,怎麼自己的專案卻進不去?
莊建業鬱悶就鬱悶在這兒,透過柏大記者做了一遍有關國企技術創新和轉化的文章,經由內刊立即得到上級的重視。
要知道國內改革中,最難也是最持久的就是國企改革,特別是八十年代中期關於國企改革的論點和實踐可謂層出不窮,可每每都是以失敗告終,國內從上到下都在尋找一個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國企改革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柏大記者的《論國企改革中的技術創新與轉化》出現了,文章裡沒有激進貼靠政治,也沒有過分的述說市場,而是強調內在的技術創新問題。
核心觀點就一句話,如果能把一件產品做到在技術上別人想追都追不上,效益、利潤自然而然的就追著你過來。
為了印證這個觀點,柏大記者舉了最近風靡國內的無葉風扇,這就是個很好的技術創新成功轉化為市場效益的例子,不管國內各個廠家如何打生打死,在國外,中國造的無葉風扇風靡世界卻是不爭的事實。
以小見大,如果各個國營企業依靠自身在資金、技術以及人才上的優勢,投入技術創新,進而複製無葉風扇的成功例子是不是一條可行的改革之路呢?
文章的結論是可以試一試,尤其是在如今改革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大背景下,任何有可能促成改革方式方法都不妨用一用。
與此同時文章還呼籲國家對這樣的企業基於扶持和政策上的優惠,並不失時機的以某廠在困難瞄準國內空白,積極研發氣膜冷卻加工裝置作為例子,論述國家在企業創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這麼一弄,零度廠成了試點,而騰飛廠……還是那個騰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