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這下王煥等人可就不淡定了,見過焊接一起的,見過鑄造成型,見過機械加工,還是第一次見到部件兒能夠自己生長的。
王煥差點兒以為自己眼睛出了毛病,摘下眼鏡使勁兒揉了揉眼睛不說,掏出手絹又把眼鏡是擦了又擦,這才重新戴上盯向螢幕,這才發現不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而是工作臺內的部件正的在自己往上生長,雖然緩慢,但長勢卻不可以。
“這……這……這……”
一瞬間,王煥指著螢幕,這了半天也沒這處所以然,沒辦法,實在是眼前的狀況太過詭異,以至於王煥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去描述。
“這就是我們維修jt9d渦扇發動機的關鍵,應用了全新鐳射增材製造技術的nb—233型一體化製造裝置,可以在全真空環境下對十五公分以內的部分特殊部件進行直接加工。”
這個時候喬士明忽然開口,臉上帶著不加掩飾的欣賞,就像在看自己出色的孩子,充滿了自豪之情:“我們之所以能在三天內完成低壓渦輪葉片的勞損葉冠修復,用的就是這臺裝置。”
“鐳射增材製造技術?可以直接加工特殊部件兒?”
聽了喬士明的話,王煥似乎抓到了什麼,但又似乎什麼都沒把握到,沒辦法實在是喬士明說的太籠統,王煥是根本沒聽明白。
還好鄭永寧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開始做了些簡單的科普。
原來這款nb—233是併入騰飛集團的華北鐳射研究所,現更名為騰飛鐳射研究院與華中某國防科技大學聯合研製的特種生產裝置。
雙方起初的想法是想根據騰飛鐳射研究院研製的鐳射焊接機為基礎,拓展其應用範圍,為航天和造船部門研製一種大功率的精密鐳射焊接裝置。
用於航天運載火箭的精密焊接與潛艇艇體的特種焊接。
如此重要的課題免不了需要大量試驗,結果在一次對耐高溫合金真空環境下的焊接試驗後發現,同樣材料的焊絲不但可以牢牢穩固兩個部件兒,而且還可以在部件兒其他方位進行疊加。
這一發現等於是開啟了一扇窗,讓參與研製的幾位專家驟然發現,似乎在鐳射焊接外,還可以做更多選擇。
之後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資料的收集,專家們這才知道原來美國早在70年代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研究,並將這種情況叫做鐳射增材製造技術,主要用於航空發動機小型耐高溫部件兒的一體化成型。
有了發現,又找到了出處,兩個研製單位立刻形成備忘錄向上彙報。
航天部門對此不能不說重視,但因為這類資料太少,且是新發現,不明白應用前景如何,再加之其期望的重點放在鐳射焊接機上,所以對這個新發現只是簡單的扶持,並未列入幫扶的重點。
但在騰飛集團就不一樣了,莊建業看到備忘錄之後立馬倒吸一口涼氣,鐳射增材製造技術,這名字拗口而又複雜,但莊建業卻知道這東西放在十數年後有著另一個拉風的名字,工業3d列印技術。
尤其是隨著計算機水平的發展,工業設計軟體越來越精細化後,配合這類工業3d列印技術,那些以往需要多軸機床,高超技術的複雜部件兒,只要在計算機上的設計軟體敲定,就可以在高水平的工業3d列印裝置上生產出來。
無需圖紙,不用熱處理,只需簡單的研磨拋光,就是完美的可用部件兒,妥妥的顛覆現有製造產業格局。
這要是不支援簡直沒天理了。
於是乎,莊建業痛下血本兒,追加了五千萬的研發預算之外,還給整個研製團隊劃撥四百萬的專案獎金。
騰飛鐳射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對他們莊老總的大方早就見怪不怪了,看到經費和獎金雖然高興,但卻沒啥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