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以近衛第82機械化營的編制,怎麼可能在開打時具備超過機械化團的實力。
對此,聯合作戰司令部不是沒想俄方表示出抗議,結果俄方導演部卻無恥的表示,國內同樣可以增援,且數量不受限制。
因為演習的一部分就是考驗參演方遠距離增援和兵力投送的能力。
這一句話就把聯合作戰司令部憋了個半死。
就沒見過這麼欺負人的,俄國手上擁有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上百架安124戰略運輸機,可以輕鬆運載兩輛t—80主戰坦克奔襲數千公里。
國內呢?
伊爾—76和運—18nb加在一起還不到80架,且每架飛機至多隻能裝載一輛96式主戰坦克。
若是換了火炮,伊爾—76因為機艙寬度和高度問題,還無法搭載,只能用運—18nb運輸。
想要快速運送與俄國同樣數量的增援部隊,至少要呼叫24架運—18nb運輸機。
然後問題就來了,無論是空軍還是陸軍,以往就沒做過這麼大規模的成建制裝備的遠端運輸任務。
如何集結部隊,怎樣快速裝載,配套的補給和維護裝置如何處理,相關的人員怎樣安排,後勤的組織怎麼落實……
至於飛機往返航線的設定,相關機場的接應,機務保障條件能否保證等等實質性的內容還未考慮,就已經讓聯合作戰司令部一個頭兩個大了。
沒辦法,相較於俄國那種從蘇聯時代就已經具備的大規模快速航空投送兵力兵器的實戰能力,國內這方面短板不是一般的大。
特別是在緊急時刻,無地面引導,無管制導航,無氣象條件資訊的複雜環境下快速兵力投送任務,國內簡直就是一張白紙。
而這也令國內部隊被好好的上了一課,那就是光有裝備不行,還得有相應的訓練;光運輸機部隊訓練也不行,還得與其他軍兵種聯合起來,做到隨時隨地一聲令下,運輸機隊便可完成高強度兵力、兵器的快速投送任務。
不過課是上了,演習該打還得打,總不能讓老毛子佔了便宜,哪怕打不贏也得讓對方崩掉幾個呀,不然聯合作戰司令部的面子往哪兒擱。
不然他們找莊建業過來幹嘛,就是為了心中有數,看看小滿的高技術戰法能不能給老毛子反過來也上一課。
你們臨戰增兵,美其名曰檢驗快速兵力投送;那我們就發揮技術優勢,讓你們瞧瞧什麼叫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