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具有防紫外、防輻射、防紅外的功能功效。
甚至是可以遮蔽雷達波的探測。
當然,最關鍵的是這種材料碎裂後強度會迅速下降,即便是飛行員的身體被觸碰到,也不會產生致命傷。
其他不論,光這一項就已經世界先進水平……不準確的說,應該是世界領先水平。
關鍵是,眼前的jnb—17c可不止是一體化救生系統,在其座艙下方,是連條寬厚、細長的邊條翼,有些類似f—18,但更像是f—16,不過說成是介於兩者之間更為合適。
而隨著邊條翼的延伸,則是一對常規佈局的機翼。
整體上相較於殲教—7ax衝擊力和複雜性要差了許多,但在場之人,尤其是漢密爾頓和費薩爾這樣的資深人士卻知道,飛機,特別是戰鬥機最優的設計便是在複雜的體制內做減法。
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三代機還是四代機,整體的氣動佈局是越來越簡潔和平順,沒有說越先進就要搞得越複雜。
正因為如此jnb—17c採用這種常規以及佈局,不但不是什麼敗筆,在資深人士看來這才是jnb—17c最大的亮點。
特別是機翼上長、短結合的前緣襟翼,機翼後緣一對兒副翼相配合,不但可以令jnb—17c擁有極佳的起降效能,而且還具備一定程度的短距起降能力。
更關鍵的是其機動性,必然是同型別機型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高亞音速狀態下的纏鬥,jnb—17c絕對能成為不少二代機,甚至是三代機的噩夢。
不過,無論是漢密爾頓還是費薩爾,都不知道的是,對於jnb—17c這類以高階教練機為賣點的多用途輕型戰鬥機來說,一條前緣機翼就夠了,問題是中國騰飛在國內軍機領域不是專職研製艦載戰鬥機的嘛。
而艦載戰鬥機最大的特點便是機翼可摺疊,正因為如此,無論多完整的前緣機翼還是後緣副翼全都得一分為二。
既然如此,中國騰飛也就把自己的成熟技術發揮到極致,在jnb—17c的副翼和襟翼也來個一開二。
萬一哪一天海軍需要高階教練機上艦,jnb—17c改吧改吧就能用。
當然了,就算此時的漢密爾頓和費薩爾知道了jnb—17c襟翼一開二的真相,也不會騰出功夫去想,因為他們此刻的目光全都聚焦到jnb—17c兩對邊條翼下方的進氣道上,尤其是那略帶錐形型的流線型鼓包,眼睛都快瞪出來了,因為這對蚌式進氣道著實是平生第一次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