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機三維立體圖的角度,並用鐳射筆在機體尾部畫了個圈,繼續說道:“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滿足尾部著艦掛鉤的設定,同時依靠著我們在駕駛艙下方設計的隱藏式抽拉舷梯,可以在緊急狀況下,令飛行員快速登機,進入任務執行狀態……”
說這段話時,湯莉莉再次調整螢幕上的三維影象角度,並用鐳射筆在駕駛艙右下方畫了個圈,螢幕中的fc—23重型艦載機三維影象就好像感知到湯莉莉的話語一樣,駕駛艙右下方的隱藏蓋板開啟,一段簡易舷梯緩緩下方到主起落架輪胎的位置。
見到這個設計,不到海軍航空兵部隊的領導都不約而同的點點頭,雖然只是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卻體現出中國騰飛一切為海軍艦載航空兵實戰出發的設計理念。
別看只是個普通的隱藏舷梯,在緊急的情況下卻能起到關鍵作用,畢竟航母的空間有限,即便配置了簡易登機舷梯,但在密集編隊起飛時,這種移動式的舷梯並不容易設定和安放,必然會影響戰機的出勤效率,有了自帶的隱藏式舷梯就不一樣了,戰機密集停靠時依舊能夠靠著自帶的簡易舷梯讓飛行員快速進入駕駛艙,從而提高作戰效率。
平時作用就不小,若是在戰時更是能起到關鍵作用,因為一旦航母遭到攻擊,移動式的舷梯受損無法使用的情況下,戰機靠著自帶舷梯同樣可以完成起飛前的一切準備,對航母的防禦和反擊有著很現實的意義。
只不過這種自帶舷梯雖小,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兒的起的,倒不是這東西成本有多貴,主要是多餘的機構重量往往會讓不少艦載機研製生產單位望而卻步。
不說旁的,前蘇聯研製生產的蘇—33重型艦載機上就沒有類似的裝置,要知道論改裝空間的話蘇—27系列稱得上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小小的自帶舷梯想要放上去並不難,可就是因為平衡不了舷梯的結構總量與整機效能的關係,蘇聯只能無奈的放棄。
如果蘇聯沒有解體,再給他們一點兒時間,最佳化一下整體的結構佈局,或許這件事兒能夠完美的解決,奈何歷史並沒有給蘇聯這個機會,於是在當今世界上唯有美國一家在艦載機上設定了這個裝置。
如今,中國騰飛的fc—23重型艦載機上同樣設定了這個裝置,這說明什麼?
自然是效能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程度,從而不在乎這點兒微不足道的結構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