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聽了這話,軍內大領導和總部首長神色如常,沒辦法,莊建業啥尿性他們太清楚了。
可是同樣是調研組成員的那位在上層經濟會議上發言,痛斥國內的某些部門和團體不顧大局,導致引進歐美髮達國家先進技術和裝置的某機械研究所高階研究員的臉確是一沉。
自從那天總部首長髮飆,說他們在軍工體系中已經有了備用方案,這才敢亮出fb—2000去執行貝爾格萊德任務。
聽了這話,這位高階研究員起初跟其他人一樣都很驚愕,要知道這可是有大領導參加的會議,你一個總部的首長跑這來拍桌子,合不合適另說,關鍵是誰給你的膽子?
但很快這位高階研究員便不再理會禮節上的問題,而是臉上浮現出一抹自信中夾雜著些許不置可否的冷笑。
軍工體系中居然有備用的技術方案?
先不說總部首長說的真不真實,就算是真實的,這樣的大尺寸金屬高精度鍛件兒的技術備用方案最先掌握的也應該是他這個高階研究員才對。
畢竟他不僅是國內高精度鍛造領域的技術權威,就算是在國際上也享有不小的知名度。
年輕的時候可是跟著老一輩參加過兩彈一星的配套工作。
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遠端導彈以及遠端運載火箭上的精密鍛件這位高階研究員或多或少都有參與。
若非如此,普通的技術工作者又怎麼可能坐在這樣的高階別會議上,痛心疾首的談論韜光養晦的必要性?
所以這位高階研究員不但級別高,資歷深,更是清楚國內的高精度鍛件兒工藝的現狀。
不但製造難度大,生產週期長,而且質量很不穩定。
眼瞅著都快21世紀了,國內的導彈和高階別戰機的生產中所需要的鍛件兒的加工還得用人工拿著銼刀一點點的磨,如此才能達到加工精度。
相較於歐美髮達國家的全自動化、數控化加工不知道落後多少。
平時還好,慢慢生產聊勝於無,可到了緊急情況怎麼辦?
就算加班加點,效率也不會比平時提升多少,屆時前方的導彈打光了,回頭一看傢伙事兒沒了,難道也要讓部隊跟晚晴的北洋水師一樣,抱著艦炮乾瞪眼兒?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這位高階研究員才主導了從國外引進相關裝置和技術,從而完成技術上的跨越,將國內的大型金屬鍛件兒的技術水平來一次跨越式發展。
甚至不惜學習汽車工業,用國內的市場換取國外的技術,反正只要能把技術追平,哪怕犧牲些利益也在所不惜。
為此,這位高階研究員招來了無數罵名,可他不在乎,只要能在下個世紀頭十年,將國內的大型金屬鍛件兒的技術水準提升到發達國家九十年代的水平,就算被千刀萬剮他也在所不惜。
正因為如此,他聽了總部首長的話簡直就跟聽到幼兒園小朋友問他太陽為什麼那麼圓一樣,幼稚的不行。
真要是有技術方案,他有必要揹著罵名強力推進國外的引進計劃嗎?
早就一門心思的將其作為重點進行扶持了,畢竟本國的技術那才是親兒子,用著牢靠;外面的再好,那都是後孃養的,總有弊端。
問題是這麼重要的事兒他可是半點兒風聲都沒聽說過,所以這位高階研究員不得不懷疑,總部首長是不是被某個有特殊利益或訴求的單位給忽悠了。
要知道大型金屬鍛件兒的成套技術和工藝裝置的蛋糕實在太大,不但是大而且很容易被一兩家企業獨吞、壟斷,畢竟能玩得起這些東西的也就那麼幾家特大型的央管直屬企業。
因而當聽說他主導對外引進事宜後,他這個常年門可羅雀的純技術人員的家門差點兒被人踏破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