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不只是新德里的軍事觀察員,其他外軍的軍事觀察員同樣震撼的無以復加,六架可以在高原戈壁起降的運15就已經讓人很吃驚了,難不成還沒有完?天啊,這還是人們熟知的那支靠著腳底板兒打遍天下的中國軍隊嗎?
有吃驚的,就有興奮,就比如說來自巴基斯坦的軍事觀察員侯賽因·扎裡夫。
當他看到六架運15在短時間內便將一直配備重火力的加強連送上了高原戈壁,內心便開始澎湃,要知道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尤其是克什米爾爭議地區同樣處在高原之上。
儘管沒有藏區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600米這樣的惡劣,但平均海拔兩三千米的高度還是有的。
同樣屬於航空業定義的高海拔地區。
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對爭議地區的部隊支援、後勤補給同樣迫切,為此也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說修建基礎設施。
不過這東西耗資大,週期慢,再加上高原地區凍土、積雪、氣候、地質災害等因素,無形中將難度無限度擴大,並不是想修就能修的。
空運是個好選擇,問題是世界上的運輸機種類不少,但符合巴基斯坦國情,且能滿足高原地區起降條件的飛機卻真心沒幾個。
美國的c—5“銀河”重型運輸機各方面都不錯,問題是著大傢伙好是好,巴基斯坦財力有限買不起。
中型的c—130運輸機勉強可以,但價格同樣昂貴,巴基斯坦靠著蘇聯入侵阿富汗,從美國得來的軍事援助才勉強買了幾架,平時都是當寶貝供著,根本不敢放開了狠用,因為這貨跟其他美式裝備一樣,維修和保養成本高的那叫一個喪心病狂。
至於蘇聯的各型運輸機,巴基斯坦基本上沒啥念想了,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雙方圍繞阿富汗齟齬不斷,除了面上那一層皮,私下早就鬧掰了,蘇聯怎麼可能買給巴基斯坦如此先進的運輸機?
轉眼歐洲,歐羅巴人到是很上心,關鍵是歐洲整體環境是遼闊的平原,因此歐洲的飛機設計師考慮飛機的防凍性多過高原起降效能,甚至出於成本考慮,根本忽略如此嚴苛的效能指標。
反正世界上高原地形就那麼幾個,而且絕大部分還不是歐洲的傳統市場,歐洲的飛機制造商自然不願下大力氣去搞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
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軍方當初看中西班牙生產235型輕型運輸機,結果在克什米爾高原上做了兩輪測試,就果斷打消了念頭。
沒辦法,西班牙人宣傳的6噸載荷量,到了克什米爾就銳減到了25噸。
這也就罷了,因為發動機功率衰減的厲害,起飛滑跑的距離還超過了2000米,要知道克什米爾高原屬於山地高原,地形極為複雜,2000米的跑道在平原倒無所謂,可在高原山地簡直是難為人。
再加上235型輕型運輸機維護成本偏高等因素,巴基斯坦自然是選擇放棄。
本以為這種靠著引進某種高效能機型,從而取得爭議地區區域性優勢的想法就這麼擱淺了,哪成想這次受邀參加藏區的戰略投送演習,居然見到了可以在高原惡劣環境輕鬆起降的運15
這讓當初參與過評估西班牙235型輕型運輸機扎裡夫興奮的是手舞足蹈,連連拍著桌子直叫:“總算找到了,總算找到了~~”
結果他這邊的興奮還沒爽過頭,天上又傳來發動機的轟鳴,扎裡夫那種嗨勁兒就別提了,就差一個爆點就能高~~潮,於是連忙交代身邊的副官:“不要在乎你的交卷,要把飛機的每個細節都要拍好。”
副官也清楚剛剛見到的運15對巴基斯坦的重要性,衝著扎裡夫重重的點點頭,就把手裡相機當成自動步槍握得緊緊的。
然而就在扎裡夫等人準備再一次目睹運15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