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這也是沒辦法,誰讓騰飛集團崛起的太快,太猛,而手上的殲教—7ax和真龍系列驗證機又不計代價的堅持多年,外人或許只是看到騰飛集團在拼命的虧錢,然而業內人士卻很清楚,只要騰飛集團能夠咬著牙熬過這個時段,將幾個機型的技術積累達到成熟,最終將收穫難以想象的巨大利益。
不說別的,成功集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若不是早年堅持不懈的在殲—7上持續發力,並且深挖殲—9的技術潛能,怎麼可能在十號工程上開花結果。
所以包括成功集團在內,國內眾多的航空製造企業對騰飛集團的態度就很明確了,高難度製造跟騰飛集團該合作合作,但涉及到飛行器,尤其是戰鬥機的基礎研發,對不起,我們自己可以,您騰飛集團還是哪涼快哪待著去。
當然這麼做也就是能阻擋騰飛集團進軍軍用戰鬥機一時,不可能攔人家一輩子,國內的航空製造企業當然也清楚這一點,問題是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又不是幹一輩子,一兩個任期就走人了,只要能在自己當政期間壓住騰飛集團,之後即便洪水滔天又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有和成功集團這樣無奈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自然就有全心全意擁抱騰飛集團的,就比如說西北航空製造廠,就把旗下fbc—1和轟6兩大支柱軍機完全開放給騰飛集團,收穫自然是槓槓的。
畢竟騰飛集團的航空器基礎研發並不弱,其他不說,在棉花這個地方除了騰飛集團的航發製造廠聞名業界之外,哪裡的風洞設施同樣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而其中近些年的新專案不少都是騰飛集團參與投資建設的,以此為契機騰飛集團積累了大量的飛行器試驗資料。
不然騰飛集團的jsnb系列航空航天工業設計系統怎麼可能每隔三年就會更新新版本,沒有強有力的基礎研究作支撐怎麼可能!
然而這一切與東北航空集團似乎都搭不上邊兒,沒辦法,作為國內航空工業的發源地和老大哥,東北航空集團的產業配套完善的令人髮指,人家完全可以關起門來自己搞。
所以這些年來東北航空集團和成功集團和騰飛集團為核心的航空產業聯盟競爭的是相當激烈。
哪怕是偶爾雙方會在上級的協調下,在某些領域進行有限度的合作,卻也沒改變雙方劍拔弩張的形式。
然而這一切隨著十號工程順利首飛,作為備用機的殲—8改進型徹底下馬,以及東北航空集團在組裝俄國進口蘇—27時表現出的諸多質量和管理問題,令上級不得不重視東北航空集團存在的問題。
於是在港島正式迴歸後的兩個月,成功集團董事長兼黨高官黃峰被上級調任東北航空集團,任總經理兼黨高官。
黃峰那是什麼人?
早年可是跟莊建業在騰飛集團搭班子的老夥計,後來領導騰飛集團走出低谷的悍將。
屬於業內實幹型的改革牛人!
無論是眼光還是手段那都是一等一的存在,所以黃峰走馬上任沒多久就找到了東北航空集團的癥結所在,那便是國企的通病,體制僵化。
而打破這種僵化體制的最好辦法就是引入新鮮血液,實現優勝劣汰,良性競爭。
於是在在入住東北航空三個月後,黃峰便跑到京城總部,亦如他在成功集團一樣,向部隊力推所謂的過渡機型,只不過這次他主推的不是超—7,而是基於殲—82的殲—82。
理由更是高大上,殲—82比超—7大,也比超—7重,無論是改裝潛力還是部隊接受度都要比超—7強。
與此同時接任成功集團的新任領導也在向總部兜售過渡機型的概念。
兩大航空製造集團不約而同的舉動自然得到總部的重視,實際上海空軍航空兵部隊早就對此問題進行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