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李斯特在信裡直言不諱的警告莊建業,這力度已經算不上制裁了,而是徹底的滅殺。
當然了,李斯特很明白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道理,威脅完,也適時的做出的讓步,表示中國騰飛可以不拆分,但必須調整股權結構,讓歐美的金融資本進入,這樣才能讓西方的友商們放心。
訊息一出,國內的某些人就有些承受不住壓力,主張尋求對西方友商的妥協。
至於理由也很簡單,如今的中國騰飛雖然一直在提高自己的國產化率,但在有些領域依舊嚴重依賴國外的進口裝置。
比如說用於裝備檢測的儀器儀表,再比如說用於精密光學器件兒的特種加工裝置,還比如說一些關鍵領域的關鍵材料等等……
一旦國外將這些東西徹底斷掉,那對中國騰飛的打擊將是難以估量的。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龐大的國際市場,一旦被抵制,中國騰飛賴以立足的鉅額外匯收入將銳減,整個企業的利潤將直線下滑。
屆時別說是中國騰飛制定的長遠規劃了,就是那幾個重點專案能不能維持下去都很困難。
那損失可就不是簡單的金錢能夠衡量的。
正因為如此,包括黨高官林波,總工程師林光華,常務副總經理彭川在內的中國騰飛一眾高管都主張忍下這一口氣,等中國騰飛的國產化率和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和鞏固後再攤牌也不遲。
不僅僅是中國騰飛的內部高管,就是上級的經濟部門、工業部門乃至總部的一些首長,都抱著同樣的意見,認為目前別說中國騰飛,就是整個國內都無法擺脫對西方友商的依賴,更不可能自絕於國際市場。
不然國內心心念唸的想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幹什麼?寧可黑頭髮談成了白頭髮,也要擠破腦袋闖進去,還不是歐美的市場足夠大,能夠消化國內龐大的產能,如此才能增加就業穩定國內社會局勢的同時,獲得足夠的利潤提升綜合國力。
正因為如此,該韜光養晦還得韜光養晦,低頭不等於認慫,後退不等於敗退。
在這樣的氛圍下,莊建業說實話差點兒就妥協了,畢竟與生死存亡相比,舒服的活著有什麼不好?
可就在莊建業準備隨波逐流之際,2001年4月1號,海軍航空兵81197號戰機墜毀,飛行員失蹤的噩耗席捲全國。
得知訊息的莊建業在指示中國騰飛下屬的救援隊派出全部的直升機協助搜救的同時,對著中國騰飛的領導班子終於給出自己的答案:“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