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某大學的技術人員就不一樣了,經費砸這麼多也就算了,另外還有四百多萬的獎金,只是個初步發現,就有這麼多獎金?這些象牙塔裡的技術人員差點兒瘋了。
直到錢落到手裡都不敢相信,他們還有以為自己是在做夢,因為不少人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
為此讓不少準備完成這次專案出國的人改變了想法,覺得國內並不是沒有希望,至少還有騰飛集團這樣尊重科學,重視科研的良心企業在。
於是乎這些大學內的技術人員的熱情充分被激發出來,一股腦的全都撲倒鐳射增材製造技術上。
騰飛鐳射研究院一看,這哪兒行?他們就是搞鐳射起家的,這要是被人比下去,以後一張臉往哪兒放?於是也使出吃奶得勁兒往鐳射增材上用。
如此一來,雙方在這一技術領域隱隱形成了某種競爭關係,而在整體層面又是相互合作,再加上真金白銀的投入,進展可謂是一日千里。
很快就完成了第一代樣機的試製。
本來對鐳射增材技術還很茫然的航天部門領導,在看完第一代樣機在一天時間內便生產出某型運載火箭的固定支撐架,且各項水平較之以往傳統生產製造的同類產品在效能上完全一致後。
之前對兩個團隊放慢鐳射焊接研製進度的不滿立刻煙消雲散,要知道這類運載火箭的支撐架雖然不大,但設計指標卻要求極高,而且還是異型,大規模生產困難,只能小批次單獨生產,再加上一系列複雜的後續工藝處理,一般的生產週期都在一個月以上。
可是現在有了鐳射增材製造技術,只需一天,就能生產出一個。
這效率在其他行業或許慢到令人抓狂,可在航天領域這類精密複雜的工業門類中,一天能生產出複雜關鍵部件兒,那就是超一流的神奇存在。
於是航天部門的領導在將詳細情況瞭解一番後,立刻親自前往京城彙報,並很快將這一前沿製造關鍵技術列入國家重點扶持專案,由航天部門負責領導,騰飛集團協助指導,兩大團隊具體承擔具體研製任務。
就這樣鐳射成材技術正式進入快車道,並很快發展出第二代產品,由莊建業親自命名為nb—233型。
騰飛航空修理廠的這臺便是騰飛集團內裝備的第一臺nb—233,主要用於飛機小型異型部件兒的一體化成型,從而提高飛機維修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