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弄過來,又把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所有技術資料拿到手,對於這麼一款能夠令排水量2萬到4萬噸的中型艦艇具備與現如今大型航空母艦同級別作戰能力的機型,作為有艦載機研製傳統的中國騰飛自然不會輕言放棄。
更何況現如今與80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那時候海軍想要航母,但當時的國力、財力根本就負擔不起航空母艦的建造,再加上當時國內防禦的重點在北方的毛熊,海外利益有不大,就更沒有發展航母的迫切要求。
然而現在就不一樣了,在過幾年就要邁入21世紀了,國內的經濟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隨著海外貿易的拓展,商路的安全,能源通道的暢通對國內可謂至關重要,再加上軍事鬥爭前沿從北方轉到了東南沿海,種種因此促使海軍發展航母這類大型水面艦艇的條件日益成熟。
之所以沒有立刻投入,主要原因跟陸軍沒有立刻實現機械化一樣,那就是海上的綜合防護能力短板太大,一個是編隊的區域防空,一個則是遠洋的反潛作戰,如果解決不了這兩個棘手的問題,就算有航母那也是活靶子,不是讓敵人的空襲火力打個半殘,就是會被潛艇給偷家。
正因為如此,在不解決這兩個問題之前,海軍只能維持現階段小步快跑的模式,在保證一定的技術方面不斷檔的情況下,努力維持一個尚算完整的架構,一旦條件成熟,下餃子就是分分鐘的事兒。
當然了,條件不成熟不等於海軍沒在航母方面做準備,八十年代末從澳洲購買的墨爾本號航母,蘇聯解體後又先後購買的基輔號、明斯克號兩艘報廢航母,都為國內在大型艦船設計和建造提供了寶貴的事物參考。
甚至為了論證4萬噸級航母的可效能,連莊建業、林光華等一眾中國騰飛的技術人員都被海軍邀請登上明斯克號進行實地勘察,可見海軍那顆蠢蠢欲動的雄心早已經不安分了。
而印證這份雄心不安分的另一個佐證便是寧曉東正在接洽的烏克蘭“瓦良格”號航母的收購事宜,整個過程看不到海軍的一個影子,問題是寧曉東是誰?那是莊建業的大舅哥,而莊建業這麼個堅持研發艦載機的大型國企掌門人跟海軍的關係自然不會差,所以那艘還遠在烏克蘭,正在辦理交接手續的大型航空母艦裹在商業行為外衣內,實際上是一顆海軍澎湃不已的萬丈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