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那是個王老實連想都不敢想的不可企及的存在。升斗小民要的是自給自足,圖的是一個安穩。不管這個官家是耶律姓氏還是趙姓氏,有口飽飯吃,有衣裳穿,有地種,就已經差不多滿足了。當然,如果他養地那兩頭豬不被契丹族的武士硬生生給徵繳了,也許此刻他手頭的餘錢,還能叫自己的大兒子去聽兩三天私塾,還能給小丫買來一些簡單的飾品。
有了更好。沒有也無所謂,這是王老實能夠活下去的唯一的理由。貪心的人死得快,這是王老實這個老實巴交的人心中對人生地最大的體會。
宋遼的一場大戰阻擋了王老實搬家的想頭,等到這個幽雲地大定的時候,原本想要去江南的謀取一份苦力或者僱工差事的王老實,在聽說大宋朝新設立的燕山府知府街門發出佈告,甘開田者得其田之後,他的心思動搖了。
作為一個最老實巴交地平頭百姓,王老實對土地的熱愛遠遠大過對財帛的熱衷。這個樸素的漢子心中的想頭很簡單。只有有地。才會有飯吃,沒有地,那就是無根之人。那就是流民,那就是對後代沒有交代,那就是沒有盡到做爹爹的責任。
土地對於農民,是天生的依賴。儘管不知道這個大宋朝的燕山府知府街門做地什麼打算,是真的要不折不扣的落實了這條。還是騙人種地,等到有了收成之後再加重稅賦,但相對於去江南地做僱工,成為無根的流民,王老實寧可被欺騙一回再去江南。
縣衙的三班衙役在街門口設立了長長的桌案,業已有不少人領到了地契。縣太爺不知所終,只有那個聽說從知府林大人麾下分派來的都頭在招呼眾人。那都頭一看就是個莊稼漢子出身,身上的老繭和一臉的淳樸叫人看了親切。只有這都頭老爺在下令叫三班衙役手頭再快些地時候,王老實才能從這都頭老爺不容置疑的話語中聽到一絲殺伐之氣。那是令行禁止的官威。
領了地契,領了農具,簽了上繳稅賦的契約,再領了不要錢的秧苗。王老實一家幾口人開始在自己開出來的水田中插秧。看著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地排列在水田中的模樣,王老實覺得自己現下滿意極了,就算給了縣太爺的位子也不換。安穩,安定,有盼頭,心裡頭踏實,這是王老實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追求的感覺。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王老實每天回到家,都會在洗乾淨了腳上腿上的泥垢,吃了簡單的野菜飯食,慢慢地看著日落西山。縣衙裡每隔半月會有粥棚,王老實和他婆娘每一回都領了不稠不稀的米粥之後喝了湯水,把粘稠的大米倒在一個大布袋上曬乾,每回吃飯的時候鍋裡扔一點,好每天都能感受著糧食的滋味。
日子過的窮苦。但是王老實很滿足。以前愁眉苦臉的王老實臉上早早出現的皺紋已經又開始慢慢舒展,隨著秧苗的一天天長大,王老實一天天年輕。三個孩子已經耗費了王老實所有的精力,他不敢再要孩子,但每天晚上,三個孩子睡著之後,王老實和自己的大腳婆娘在炕上翻滾,都會精力充沛,活力十足。
從村裡的郎中手中討來的秘方,只要每回完事之後喝上一口,就能不叫婆娘的肚子大起來。儘管不知道以後會不會還有這種愜意的時光但王老實覺得,這樣有盼頭的日子,能過一天,就是他的福氣。
一百天的時間,早稻從插秧到收穫,完成了一次輪迴。果然便是當初燕山府知府街門承諾的那樣,除了上繳兩成的收成,燕山府竟然真的對以前的各種稅賦不存一點兒想頭。
王老實是依著村口的小河開出來的水田,那小河跟桑乾河相連,一年四季清流不斷。十畝水田收成之後,王老實家裡,多少年都沒能裝滿的米缸,第一次容不下這麼多的糧食。為了糧食沒處存放而發愁的王老實,在唉聲嘆氣的時候都帶著笑腔。
三個孩子吃飯的時候那個香,王老實做夢的時候都會笑醒。那藥